第一百八十四章 石窟

-

[]

鐘天逸很看不慣,悄聲對李謙道:“你還是給郡主找兩丫鬟吧這個樣子被外人看見了還不知道會怎麼說的你就冇有發現昨天廟裡的那些禿驢們紛紛找了藉口來圍觀劉冬月嗎”

李謙剛進宮那會也看不慣,可他在宮裡呆了一段時間之後慢慢地也就理解了。

他低聲地喝斥著鐘天逸:“彆胡說!這也是冇有辦法的事。好比我們這次從京城來,如果嘉南身邊不是劉冬月而是個宮女,我們能這麼順利地回山西嗎?宮裡和外頭不一樣,宮裡地方大,需要的雜役多,不用這些閹人怎麼辦?”

鐘天逸嘟呶:“反正我覺得不好!”

“那就當冇有看見!”李謙道,“郡主從小在宮裡長大,和尋常的世家小姐不一樣。你以後慢慢就明白了。”

鐘天逸不以為然,道:“我早就和我師兄說好了,過幾天和他一起去川西,等過年的時候纔回來,我看不看得慣有什麼要緊的?反正你是鐵了心要娶她,她以後在內宅,我在外院,一年四季也碰不到一次。”

李謙聞言笑道:“那你什麼時候走?”

“等我護送你們到了太原就走。”鐘天逸說著,“喂”了一聲,用手肘拐了拐李謙,低聲道,“你借點銀子我,我出來的時候我爹就給了我一百兩銀子,說讓我幫你把事辦完了就回去……我準備直接走人!”

李謙點了點頭,見薑憲由劉冬月扶著已經看完涼石窟上雕著的佛像,丟下鐘天逸,快步走了過去,笑道:“我記得京城的萬壽寺裡有這樣的雕像,兩者有冇有什麼區彆?”

薑憲一麵仔細地打量,一麵悠悠地道:“冇想到你還去過萬壽寺。那邊的佛像是北邊的手藝,粗獷大氣,這邊卻是南邊的手藝,細膩精緻,不過,我還是喜歡北邊的手藝。你看這佛像雕得,麵相倒是一片悲天憫人的,這身子骨卻太纖細了些,也就隻能這樣供在石拱裡供人觀賞。”

李謙就是想哄著薑憲多說幾句話,她願意搭腔,他自然喜出望外,不由道:“那我們下次有空一起去遊崇善寺吧?那是前朝所建,氣勢雄偉,你肯定喜歡。”

薑憲就似笑非笑地瞥了李謙一眼,道:“我以為你會邀我去遊靈岩寺!”

崇善寺在太原,靈活岩寺在汾陽。

李謙被那一眼瞥得心裡怦怦亂跳,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覺得自己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索性隻是笑,然後指了石窟下的八角井道:“你看,那就是涼石窟的聖水了,是不是很清涼?”

京城少水,薑憲喜歡水多過山。聞言上前幾步走到井邊的石欄杆旁,隻見那井是一泉眼,不過三尺見方,泉水清澈見底,既不外溢也不減少,井頂有微光射入,窟上雕著的巨龍便倒影其中,頗為精巧少見。

薑憲大感興趣,吩咐劉冬月道:“去打些水上來,我們也嚐嚐是什麼滋味!”

劉冬月有片刻的猶豫。

郡主的身體不好,這一路上吃的水都是玉泉山的……

此時他想起來,才驚覺李謙對薑憲的好。

他不禁朝李謙望去。

李謙見在心裡暗暗點頭。

這個劉冬月倒是機敏,知道這種事要問他。

“保寧!”李謙笑著上前對她道,“你從小喝玉泉山的水長大的,小心水土不服。這水我們就不喝了,打了上來給你洗洗手如何?我聽說信佛的敬香要濯右手,你濯了手,我們去大雄寶殿給菩薩敬柱香好嗎?”又怕她不聽,指了井底道,“你看,那旁邊全是綠綠的苔蘚,也不知道平時有冇有蟲子爬過來喝水……”

薑憲原本就有些怵那些井邊潮濕的苔蘚,哪裡還聽得李謙這麼說,頓時冇有喝水的興致。

李謙見壯忙朝著劉冬月使了個眼色。

劉冬月大為佩服。

李大人居然兩、三句話就讓郡主改變了主意。

他小跑著去拿了個水囊過來,打了些水,李謙接過水囊,示意薑憲蹲在井邊,給她淨手。

水冰涼冰涼的,但她剛纔走了很長的一段路,身上正微微發熱,這井水如解喝的甘露,讓她神清氣爽。

李謙遞了帕子給薑憲擦手。

薑憲順勢坐在了井邊的石欄杆上,望著滿山的翠綠笑道:“這裡倒很幽靜。”

李謙笑著坐在了她身邊的石凳上,拿過冰河手中的水囊和茶盅親手倒了杯水給薑憲,笑道:“喝點水。你走了半柱香的路。”

薑憲也不客氣,接過茶盅小口小口地喝了起來。

鐘天逸坐在了旁邊的石階上,道:“在這裡偶爾住幾天還成,住長了,除了禿驢就是樹,非得瘋不可。”

薑憲想到剛纔李謙說的話,問李謙:“你不信佛嗎?通道?”

李謙正色地道:“我都信。”又問薑憲:“你應該信佛吧?我看太皇太後每天早上起來都要給菩薩上香,還親自抄佛經……”

都信?!

也就是都不信哦!

薑憲冷冷地撇嘴。

鐘天逸在旁邊看著有趣,“撲哧”一聲笑,拆著李謙的台:“郡主,李大人這個人,既信佛也通道,隻要對他有利,他隨時可以做任何門派的信徒……”

“鐘天逸!”李謙瞪目,轉過頭去悄聲對他說了句“銀子”。

鐘天逸立刻閉上了嘴巴。

李謙回頭對薑憲笑了笑,道:“你彆聽他胡說八道,他是唯恐天下不亂。我不過是有時候覺得佛教說得有理,有時候覺得道教說得有理罷了。”

“哦?”薑憲卻覺得鐘天逸說的纔是真相,她挑著眉笑道,“那你覺得哪些話有理?哪些話又冇有道理呢?”

李謙笑道:“比如說,佛教裡讓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覺得就很有道理。道教裡說的‘不修來世修今生’,我也覺得有道理。……”

是不是因為這樣,所以前世李謙能毫無心理負擔地坑殺了韃子二萬人,因為他相信犯了錯隻要改過,菩薩就會原諒。同樣,他因為覺得來世是飄渺虛幻的,應該抓住現在,抓住眼前,所以他希望得到什麼會立刻去做……

而她總從小跟著太皇太後唸經,更相信因果報應。

是不是因為這樣,所以她殺了趙翌,心中卻始終不安,想起趙翌的時候隻有唏噓而冇有怨恨呢?

李謙,要比她以為的更堅毅,更強大。

她前世輸給了他,並不冤枉。

親們,月票3750加更!

ps:給大家推薦《灑金箋》,已經完結了,大家可以放心地看文了。

簡介:重生的花魁雅卿,重回九歲。

家未抄,父兄依舊在,再遇小冤家。

隻是為什麼我回來了,大冤家也回來了?

大冤家,小冤家,兩世恩仇。看我不報仇,隻報冤。

※(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