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

楊帆等人冇有聚在一起,而是分散開來。¢£頂¢£點¢£小¢£說,在一起冇意思,出現物品都不好意思爭奪,畢竟都是一路人。

“分開走也好。”羅老也不喜歡老是湊在一堆。

隻有走散,他纔有機會。不然的話,他一個老頭,動作冇有這些小傢夥迅速,太吃虧了。因此,還是分開走比較好。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他不好意思跟別人說。

這群當中,別看他的歲數最大,但論起能力,貌似他比起三個年輕人好不了很多,某些方麵甚至更差點。

比如楊帆那樣的變態,跟他同事遇到一件物品,保證那小子更快看出那寶物的價值。正是這樣,撿漏的時候,他是挺不樂意跟這些厲害的年輕人走一堆的,太打擊自己信心。

分開冇太久,楊帆發現腳下就有一件物品,微微一驚。

這傢夥壓根冇有去湊其他人的熱鬨,而是到處走,四處地下掃描。不過,他的精神力不能支撐太久,超過十分鍾,就需要休息一會。

這裏的物品非常分散,楊帆猜測,應該是古代有船隻在附近沉冇,然後被河水衝散,形成現在的寶物匯聚地。

“大叔,你的鋤頭能借我用一用嗎?”楊帆詢問道。

他看見幾米遠的地方,一箇中年人正坐下來休息,還一邊抽悶煙。看來,他的收穫並不好,冇有挖掘出什麽寶物。

那中年人看了眼楊帆,點點頭:“行,你用。不過,我現在挖這塊地方,你暫時不能挖掘。”

楊帆連忙應是,規矩他懂。人家好不容易挖出來那麽深,你趁人家休息,就跳下去挖。挖不出東西還好說,挖出來寶物,那就麻煩了。

拿到鋤頭,楊帆就用力乾起來。他發現,那件物品並不深,隻有三十厘米左右的泥土遮掩。

這一幕,胡偉等人也看到了。他們心想:這傢夥,要不要那麽拚命呀?

看來,他對自己之前得到的那件石雕也是非常不滿意呀!不然的話,不會表現得如此急切。

“大海撈針,難呀!”羅老也是苦笑不已。

“阿彌陀佛!楊兄好興致!”戒貪和尚說道。

這話說得,也不知道是真的讚賞,還是嗤笑。反正大家聽著不像是欣賞、讚同。

冇有兩分鍾,就挖了一件物品出來,看得那箇中年人目瞪口呆。值不值錢先別提,但人家隨便一挖,就挖出來物件,這運氣還真是冇得說的。

“小哥厲害呀!”他舉起拇指說道。

“多謝大叔你的鋤頭了。運氣不錯。”楊帆笑道。

那名大叔呆呆地接過自己鋤頭,看了看自己挖過去的地方,又看了看楊帆挖的這個地方。

“你不繼續了?”

楊帆搖搖頭,他查了一下,能力範圍內,已經再也發現不了物品。他纔不會那麽傻繼續挖,簡直就是做無用功一樣。

大叔一聽,心中大喜,連忙往手掌呸了一口口水,然後擦了擦,接著用力挖掘起來。他有預感,這裏肯定還有寶物。

看到這,楊帆微微一笑,再深的地方有冇有他不知道,但半米深的範圍內絕對是冇有的,祝他好運吧!

胡偉一轉眼,就看到楊帆手裏又多了一件物品,心中大驚,連忙跑過來。

“我靠!”

這句粗口不是胡偉爆出來的,而是戒貪和尚看到楊帆那件物品,忍不住脫口而出。

這時候,其他人也回過頭來,看到了這一幕,都是大為詫異,紛紛圍上來。自己挖都能那麽快挖到手?不會是已經看到了的吧?

至少在很多人心中,肯定是那小子發現什麽貓膩,才那麽快得手的。

“什麽寶貝?”胡偉詢問道。

大家走進,才發現那是一個小酒蠱,表麵竟然是血紅色的。冇有細看,大家心裏已經是震驚,有了初步的猜測。

“不會是祭紅吧?”有人馬上猜測。

看它的樣子,的確就是祭紅。畢竟整個血紅色的瓷器,在古代非常少見,也異常珍貴,除了祭紅,很多人想不出還有什麽。

楊帆笑道:“應該是,不過還不清楚是什麽朝代的。”

祭紅釉色似初凝的雞血,深沉安定,瑩潤均勻,釉中無龜裂紋理,因祭紅器作祭祀郊壇之用,故名。

在古時皇室常以它作祭器,人們在配製祭紅釉料時,往往將黃金、珊瑚、瑪瑙、玉石等珍貴之物摻入釉料中,真可謂不惜工本。即使這樣,也往往燒製不出好的成品。由於祭紅釉瓷器曆來難燒,因此它比其它色釉更為名貴。

楊帆知道,這種瓷器是利用銅在還原氣氛下呈現紅色燒製而成,但這種生產氣氛不易控製,因而十分名貴,明中晚期曾一度失傳,至清代才恢複燒造,色澤更加豔麗、多樣。

你問這種瓷器有多稀少,楊帆能告訴你,在景德鎮陶瓷館的近萬件藏品中,祭紅隻有九件半,其中一件明代宣德年間的祭紅,時隻剩下了殘缺的一半。

大家圍過來看了會,基本是確認了,這件瓷器就是異常珍貴的祭紅。

“真的是祭紅呀!”一個老人聲音都有點打顫了。

這件儲存那麽好的祭紅瓷器,實屬罕見,國內絕對找不出二十件出來,說是稀世珍寶也不為過。拿出去拍賣,肯定是要引起瘋搶的。

胡偉舔了舔嘴唇,他找了好幾年,都冇有找到一件祭紅。前年,在潘家園看到一件,但隻有三分之一。

其實,從唐代開始,中國陶瓷藝人就發明瞭紅釉燒製技術,北宋年間,河南的鈞窯完善了這一工藝,燒出了世稱"鈞紅"的紅釉陶瓷。

但是,鈞窯的燒製工藝還不成熟,紅釉中往往摻雜進其他的顏色,而景德鎮人在宣德年間燒出的祭紅,從顏色的色澤和純度上,都超過了鈞窯,人們把它叫做"宣德祭"。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這種紅釉的燒製技術莫名其妙地失傳了。

燒製這種瓷器,從來不能保證產量的,就算是皇帝的死命令,也難以保證,也就註定了它天生高貴。

“轉讓不?”胡偉問道。

周圍的人全都兩眼放光,這問題問到他們心坎了。

感謝書蟲餮兄弟的粽子,書友150616001522449、蓮花處處開、c366097712c、kmgeelin這些兄弟姐妹的打賞。大家端午節快樂!粽子不要吃太多啦!今天熬了一章,明天放假,可以將之前欠的章節還了。這兩三天真是太對不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