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正氣硯

-

麻沸散的方子暫告一段落,老和尚也不願意將時間浪費太多在上麵,他真正的目的是楊帆身上的九眼天珠。

“楊施主,聽說,你有一枚九眼天珠,不知是否屬實?”老和尚開口道。

來了,來了!

楊帆跟徐平都是提起精神,一早就知道,這老和尚就是打九眼天珠的主意,現在終於進入了主題。

“不假!”

得到楊帆肯定的回答,老和尚臉上明顯喜色增加了不少。他們佛門中人,對佛家寶物更加熱衷,尤其是有傳奇色彩的寶物。

“能否讓老衲一觀?”

楊帆從身上取出一枚拇指大小的天珠,遞了過去。

老和尚眼睛一亮,連忙小心翼翼,而又慎重無比地接過來,然後非常仔細觀賞起來,將楊帆等人晾在了一邊。

在天珠修**德中,九眼包含所有圖騰的象征與意境,佛法修行中最後境地,九品蓮華化生。“九”也象征不可預知、無法超越、無限寬廣之境界。九眼天珠為天珠中最上品、最尊貴者,藏人極為重視九眼天珠。

真正懂天珠的人纔會明白,天珠分為各種圖騰,而九眼天珠是天珠之王,匯集了九乘功德,代表了權傾天下的威勢和普度眾生的1⊙慈悲。

“楊兄,小僧帶你去看看這層的其他寶物。我師叔他恐怕冇有那麽快招呼我們。”戒貪和尚開口道。

現在,老和尚已經完全被那枚天珠吸引了注意力,確實冇有功夫理會楊帆他們。

既然上來了。楊帆也不願意浪費機會。於是點點頭。跟著戒貪和尚周圍走走,看看這三樓的精品寶物。

楊帆甚至看到了外界失傳的物件,藏得真夠深呀!竟然一點訊息都冇有傳出去,寺廟果然是中國一處神秘的地方。

“正氣硯居然被你們藏在這。”楊帆苦笑道。

“很出名嗎?”徐平問道。

楊帆跟戒貪和尚相視一眼,笑道:“它經手了三代名人,幾乎都是忠國忠民的名臣,價值幾乎是無法估量。”

他觀察這方硯台,發現硯色紫。體方而長,背鐫“持堅、安白、不磷、不淄”八字,無款。

“什麽名人?”徐平好奇地問道。

“所謂正氣,你覺得什麽古代名人最能當得起這兩個字?”戒貪和尚反問道。

徐平想了一會,似乎印象最深的就是嶽飛了吧?所以,他就喊出了這麽一個名字。

“除了他,南宋比較出名的文天祥也是一身鐵骨。”楊帆說道。

那首“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一直震撼著古今世人。

“嶽飛、文天祥,還有誰?”

“你可能不認識,謝枋得。”戒貪和尚開口道。

果不其然。徐平還真不認識,嶽飛知道。還冇讀書就聽過他的傳奇。另外,當兵的時候,教官等人提過不少。至於文天祥,則是讀書的時候學過一首詩。

“不認識。”他倒也大方地承認。

“正氣硯,其實就是嶽飛硯,嶽飛用過的硯台,比不上猴王硯這些天下三大奇硯,但也是異常珍貴。”楊帆對他說道。

說起嶽飛硯台的起落沉浮頗具傳奇色彩。這得從幾千年前的宋朝說起,一代名將嶽飛在被奸賊秦檜誣陷害死之後,他所用過的這方硯台也遺失不知所蹤。

據清人梁紹壬所著的《兩般秋雨庵隨筆》記載嶽飛使用過的硯台是一方端硯:“硯色紫,體方而長,背鐫‘持堅、安白、不磷、不淄’八字,無款。”

“在嶽飛遇害一百年之後,宋末著名愛國詩人謝枋得手裏輾轉得到一方硯台。他發覺硯銘的字體自己很熟悉,於是找出了家中收藏的嶽飛墨跡比對,結果字體一模一樣,據此證實硯銘是嶽飛所書,這方硯台無疑是嶽飛遺物。”楊帆解說道。

謝枋得與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同榜進士,兩人也是很要好的朋友。文天祥知道謝枋得珍藏著嶽飛硯,很是喜愛。

謝枋得對文天祥為人的品德也深為敬重,當他聽說文天祥起兵抗元的訊息之後,為了鼓勵他,振作士氣,他不惜忍痛割愛,將自己珍藏的代表忠烈和正氣的嶽飛硯贈與文天祥,希望他能繼承嶽飛遺誌,報國殺敵。

一方硯台在一百多年間先後為三位曆史名人所用已經是非常罕見難得,而更有意義的是先後使用過這方硯的三位忠臣良將嶽飛、謝枋得、文天祥都能用“持堅、安白、不磷、不淄。”的信守來嚴格要求自己。

“到了清代,嶽飛硯被一個叫吳魯的狀元得到,後一直到逝世,這塊硯一直被他秘藏了18年,且從不示人。後來,遭遇了文革。嗬嗬!那個時代,破四舊,破壞了不少的文物。而這件正氣硯就流落不明。”

楊帆說完,戒貪和尚笑道:“其實,從那個時候開始,這件寶物就一直留在這裏。”

聽完這些,徐平才意識到這方硯台的底蘊深厚。雖然冇有什麽神奇的表現,但跟了三代名人,也就成就了它正氣的美譽。

跟楊帆混多了,多少對古董有一點瞭解。即便是一文不值的東西,隻要名人用過,那就是文物。

“現在吳魯的後人還在滿世界重金尋找正氣硯。”

“不是吧?”徐平微微一驚。

楊帆很正經地告訴徐平,他還是低估了這件寶物的傳承意義。被譽為正氣,而且還是公認的,以為那麽容易嗎?

“很奇怪嗎?”楊帆反問道。

這種有特殊意義的寶物,找回來當傳家寶,很多人都拒絕不了這樣的誘惑。

“算了,不談這個,我們到那邊看看。”戒貪和尚開口道。

他帶楊帆周圍看看,其實就是讓楊帆有充分的瞭解,等一下天珠交換也方便一些。楊帆自然也明白這傢夥的意思,點點頭。

如果有合適的寶物,他也不介意將天珠交換出去。他收藏寶物,向來都不是看價值高低的,隻要自己看得順眼就行。

這一層,不少物件都是孤本,讓楊帆眼界大開。

二十多分鍾之後,老和尚已經鑒定完畢,向楊帆他們走來。(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