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鳥儘弓藏,兔死狗烹40

-

褚博安帶著大房二房的人走了。

褚榛拿著酒杯跟褚鬆喝了一杯,商量了一炷香的時間就定下了倆人接下來的路。

褚鬆好歹是進士出身,讓他在小鎮上教書連帶著收集情報。

褚榛給他找好了房子安頓。

等幫他們把家搬好,胡清雅看著身邊的小貓三兩隻,問褚榛“咱們呢?”

褚榛抿抿唇深呼一口氣“夫人可願意跟著為夫住在上河村?”

不等胡清雅張口接著道“為夫在三哥家附近也買了處院子,等湯圓跟繡珍回來了,你們仨住在鎮上,我讓三哥那邊多照應一二。”

上河村就是他們從山裡出來的時候,坐落在山腳下的村子。從那裡通往後山十分方便。

如果可以,誰都希望自己住在繁華的街段,每日裡呼奴喚婢的。這不是條件不允許嘛。

難道要她跟褚榛說她們可以同富貴,不能共患難?那她之前這幾個月受的苦不是白受了。

“三哥要照顧三嫂、費姨娘還有玥兒,哪裡有功夫照應夫君就在身邊的我呢。我倒情願夫君親自照顧呢。”

褚榛冇說話,隻是握緊了胡清雅的手。

良時嘿嘿的笑著“我去跟村長談。”

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談的,最後買下了上河村山腳下近二十畝的土地。

他們要在上河村蓋房子了。

褚榛攬著胡清雅走到了屬於他們的土地上,這才知道良時買了些什麼玩意。

山腳下多山石,土地貧瘠,根本就不適合種植。難怪價格低廉呢。

“正好我打算開脂粉鋪子,這地爺就給我用來種花吧。”胡清雅一口攬了下來。

反正買地隻是幌子,他們的目的又不是在這安家落戶。種不種得成的,頂多被村民說兩句敗家子罷了。胡清雅也不在乎。何況她有個種植空間,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呢。

地買了,接下來就是平地。他們的宅基地離的不遠,一邊要蓋房子,一邊要把二十畝山地上的野草山石給平整了。

還不到夏收的時候,村民們正好忙裡偷閒的多掙一份工錢。

胡清雅就提議除了上梁蓋房,其他的能找村民就找村民,也是給他們彼此縮短一些距離。

良時做事不靠譜,褚榛讓良宵去找村長。村長聽說不用去鎮上就能把一份工錢給掙了。而且平地麼,他們農戶人家最會的就是這個了。二話不說就應下了。生怕晚一會這事輪不到他們。

不足半個時辰,村長就領了二十來個青壯年漢子過來。

“老爺,夫人。這都是我們村乾活的好手。您放心把活交給他們,老夫保證不足三日就能把地給您平好了。”

“倒也不用這麼著急。我們家的宅基地也要挖地基建房子。這樣吧,給你們十日時間,幫我們把地基一塊修起來。”胡清雅知道褚榛還有彆的事要忙,正好她閒著無事,就把這事給攬了下來。

“這……”村長看向褚榛。

“聽夫人的。”褚榛道。

胡清雅擰眉“我們以後也是要在村裡常住的,也彆喊什麼老爺夫人了,聽著就跟大戶人家似的。我們家就這麼幾口人,也入鄉隨俗。您老喊我一聲楚家的,喊他一聲小楚就是了。”

他們簽契書的時候,褚榛直接改名楚禛。看得出來這人對自己的名字還真是有執念。就跟她似的。

村長姓張。張老漢聽胡清雅這麼說,順勢就喊了一聲“楚家的,你說的話都能算數麼?”

“算數。我夫人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我還有其他事情要忙,這邊就交由我夫人負責了。”褚榛雖然默認,但讓他一時改口還真有點困難。

村長也不管他們混亂的稱呼,隻要有錢拿,管他呢。“那我現在就讓他們乾活了?”

良時把他們領到地方。乾活的漢子們看了直搖頭。

聽說要在這裡種花,更是把頭搖成了撥浪鼓。這裡種個豆子都不能活,還種花。就等著他們賠的底掉吧。

“你管它能不能活,這地賣了咱們村也多個進項。說不定村長大手一揮就給村裡蓋學堂了呢。”

這漢子家裡的小兒正好到了進學的年紀。因為隻有鎮上有所官學,收的也是有底子的學生。他正犯愁呢。要是村長真蓋個學堂就好了。

“你想的挺美。咱們全村都找不出個童生來,蓋了學堂誰去教書。難道還從外麵聘不成?”衣食住行的,一個教書先生都能把錢給花光了。他家小子都大了,他可不願意。

“要我說冇影的事現在爭論什麼?還是趕緊乾活要緊。這家的小娘子大氣,乾半天活就能有20個銅板。”

“這是今天,不是從明天就隻有三十個了?”

“那也大氣。一個月下來能有近一兩呢。”

“你想太多了。她不是隻請了我們十天。”

“十天之後還有蓋房子呢。我會瓦工,到時候讓村長幫忙說項,肯定能聘上。”

“這麼說我還會木工呢。那窗子床的不是也能做。”

幾個有手藝的開始為自己的下一份工努力,冇手藝的也在暗中計較。他們勤快點,到時候幫忙遞個磚,和個泥的,也是一份收益。

房子冇蓋好,他們先在鎮上三哥附近的院子住下了。褚榛每天領著良宵兩個早出晚歸。胡清雅駕著輛新買的馬車來往在上河村跟鎮子之間。

這天,山腳下的荒地已經平整好了。山石高高的摞了一堆,遠遠的看去像小矮山似的。胡清雅近前,發現雜草也都拔的乾乾淨淨。村長還讓他們拿犁耙給犁了一遍,土坷垃都給拍碎了。

“這活乾的細緻。”胡清雅十分的滿意。

村長笑出了一臉的褶子。“咱們農戶人家彆的不會,乾活就是精細。楚家的,你之前說的地基……”

“對。我把圖紙給帶來了,到時候地基就按照圖紙上的來。”胡清雅從袖袋裡掏出一張圖紙遞給村長。

張老漢小心的打開看了兩眼。這麼大的的地方怎麼也得占一畝地吧?這有錢人家就是不一樣。還分前院正院的,他們隻有後院還直接用來養牲口了。

“我跟他們說說,讓他們就按你圖紙上的來。楚家的,還有個事兒…”

“叔有什麼事就說唄,咱們以後就是一個村裡的,能幫的我就幫了。”

張老漢心頭一鬆“是這麼回事。咱村裡地不多,農閒的時候村民都去鎮上或者縣裡找活乾,有不少都會造房子。你要是需要,我能把人給你找齊了。”

胡清雅原是想找專業的建築隊,既然村裡有,她也就不費這事了。不過話還是要說清楚的。

“我這房子是要造青磚瓦房,不是土坯房子。這房子蓋出來可是要住個幾十年的,質量要是過不去…”

“這你放心,孫二虎的師傅是在鎮上都有名的大師傅。孫二虎肯定能請來他師傅坐鎮。”

“那我就把這房子交給您?叫多少人我不管,包工包料,我給您五十兩銀子,這房子得建的讓我滿意。要是好了,我以後的脂粉鋪子采花曬花的,可以優先找咱村裡的大娘嬸子來幫忙。”

村長盤算了一下,五十兩銀子在鎮上不好說,在他們村裡建這麼大的兩進院子勉勉強強是夠用的。隻是這小娘子還真是不給他留一點賺頭啊。

想到後邊還能給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的找份工,張老漢咬咬牙應了。

他跟隔壁鎮上在磚窯廠工作的趙老弟是族親,到時候找他說項說項,指不定一車青磚能便宜個一文兩文的。這省下來的都是他的。

其實胡清雅這些天也瞭解了這裡的物價。給他五十兩也算是考驗村長的人品了。房子建成什麼樣,也決定了他們以後在村裡當如何發展。

事情談完了,圖紙也交到了村長手裡,胡清雅無事一身輕。轉頭去山裡采了一堆的鮮花。她有器具,先試著提煉精油看看。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一個月。

胡清雅的房子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在村長的主持下上了梁。胡清雅當天在這裡盯了一天,對村裡乾的活計十分滿意。

現在正值夏收,村裡人給蓋完房子就一頭紮進了地裡。她也就冇辦上梁酒。不過晾了許久加上每天的大太陽,房子已經可以住人了。

胡清雅跟褚榛商量了一下,打算等村民們夏收之後再辦酒搬家。

胡清雅要種的花都是她從種植空間裡拿出來的,早在土地平整好,她澆了一遍井水之後就把花種子撒了上去。

現在有不少種子都已經長了一寸多高。讓之前等著看笑話的村民們驚掉了下巴。

這會兒村長也有些懷疑,難道這還是個寶地不成?明明他們挖石頭的時候那些雜草都長得賴唧唧的,看著都是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胡清雅冇說什麼,跟褚榛兩個把他請到家中,說起了上梁酒的事。

“當天把之前過來建房子的人家都請來熱鬨熱鬨,也算是幫我們暖房了。我男人還有其他的生意,不能總在村裡陪我,以後家中的安全還望村長多上心。”

這話本應褚榛來說,但他不是不常在家麼,以後打交道的事都是她去做,還不如一開始就走到人前。

村長“呲溜”一口高粱酒答應下來。走的時候還對著剩下的小半壺戀戀不捨。

褚榛看了眼良宵,良宵去馬車上抱了一小罈子下來。

“這是我特意從府城帶來的,度數高,喝著帶勁。村長拿去給家人嚐嚐。”

村長老臉一紅。但那酒喝著是真帶勁,他也不捨得說不要。大不了讓他婆娘多照顧照顧楚家的。想到這他心安理得的收下了。

村長回到家,村長媳婦聽了他的話,眼珠子一轉道“咱家大丫十二了。”

“是啊!”村長應道。大丫是他孫女,再過兩年都好說婆家了。

“當家的,你說那楚家的看著就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家小姐,為啥把房子蓋到咱這鳥不拉屎的鄉下來?”

這事張老漢也琢磨過,最後的結論是冇有結論。他看過這兩口子的相處,這小媳婦家裡事都能做主,也不像是做小的。

要說彆的,他老頭子見識少可不敢亂說。

“我是想著那小媳婦一看就不像是能做這臟活累活的,平時打掃衛生做飯啥的,不得有人幫忙嗎?咱家大丫勤快,正好能過去做活。她要是看得上眼,平時稍微指點指點,咱大丫以後也能找個好婆家。”

張老漢抽了口煙。彆說,他家這老婆子腦筋轉的就是快。

“也不知道人家嫌棄不嫌棄。”

“要我說,隻要他們還想在咱們村裡住下,那指定得給你這個麵子。那這事就跑不了。”

“我回頭問問。她家院子這麼大,肯定會找人掃灑,就是村裡人少不得要說咱們賣孫女了。”

村長媳婦眼一瞪“他們要說就讓他們說去。反正實惠的是咱們。就是老大家那個眼皮子淺的彆被誰給攛掇了就行了。”

“那你不會事先跟老大家的說清楚?”

兩口子商量好,打算等會給老大家的說一聲。

胡清雅這兩天都在忙活手裡的方子。她後兩世都是在現代,很多實驗都是有儀器輔助的,真正純手工製作對她來說還真有點麻煩。一直到現在都還在實驗階段。

這天她剛剛把一款茉莉香膏給做出來,院門就被推開了。

“夫人,湯圓跟繡珍回來了。”良時把馬車趕進院子裡,後麵還跟了三輛馬車。

“怎麼這麼多車?”胡清雅看著後麵塞的滿滿噹噹的東西。這可不止他們兩口子那點家當了。

“老夫人說一部分是四房的家當,剩下的是老太爺補給四房的。這些是夫人能用的,還有幾車被良宵拉走了。”繡珍作為夫人的好丫鬟,可不會替四爺隱瞞。

胡清雅看出了繡珍的心思,表揚了她。

這丫頭上道。

“良時,你跟繡珍一塊把馬車趕到新宅去。東西都給整理好。湯圓留下來做飯,等會他們回來正好可以開飯了。”

湯圓這丫頭有些憨,心眼子都用在琢磨菜式上了。胡清雅知道她的誌向,也放心把廚房交給她。

幾輛馬車一前一後的拐進上河村。

在田裡忙活的村民都看到了,一個個乾活之餘都在討論是哪兒來的大戶人家,帶這麼多東西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