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富貴險中求

-

劉簡妮的效率很高冇有讓林一等太久,所以女生節之後他又再次坐在了這位女投資人的辦公室裏。

還是上次的秘書親手端上來的咖啡,不過她放在麵前之後劉簡妮補充了一句:“這次是好咖啡。”

林一笑了一下,並非是因為得意,而是能享受到這個待遇說明今天的事情可能有門了。

他喝了一口稱讚道:“確實是好咖啡。”

裝模作樣罷了,他根本品不出來。

劉簡妮也冇有再說咖啡的事情,她工作的時候非常專注,開門見山地說:“你上次提供的資訊我已經覈實過了,去年王星在每團提出了t型戰略,今年初又把外賣列入了垂直業務當中。”

所謂的t型戰略,就是以團購為一橫,其他垂直領域作為豎,以團購為入口,把其他垂直領域當作每團的護城河。

在這些垂直領域中比較典型和成功的,包括後來改名貓眼的每團網電影,以及把幾家老牌的在線旅行社全都拉下馬的每團酒店業務。

現在,他們瞄準了外賣。

本來呢,這樣的戰略調整是不足以引起關注的,因為每團瞄準的領域很多可不止外賣一個,他們還想做ktv、景區門票、親子、婚慶……

什麽都想做!

關於每團和王星,一直有著很多的標簽,其中最知名的一條可能是他親口說的“每團冇有邊界”,這句話讓每一個被他盯上的行業都瑟瑟發抖。

然而現在有了林一的暗示,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劉簡妮其實還打聽到,每團內部力推外賣業務的正是王惠文,這和林一之前的說法是能對得上的。

當然,林一給出去的訊息都是真的,隻是他手上冇有證據,但是劉簡妮會自己去找證據把整個故事腦補出來。

總之,林一現在可以擱下咖啡好整以暇地問一句:“這麽說劉總可以相信我了?”

劉簡妮冇有順著他的話說,而是牢牢掌握著主動權:“我叫你來,就是認為我們之間已經有了談話的基礎。”

真是強勢的投資人啊,不過此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林一拿出了應有的態度。

“請劉總賜教。”

劉簡妮對他這個反應比較滿意,於是丟出了自己的方案:“我可以給你100萬美元,如果你說的話最後應驗的話,應該能在一年之內得到回報……”

“等一下。”

林一打斷了她,“劉總,我們上次談的可是300萬美元。餓了嗎兩年前的a輪就拿了100萬美元,而我們現在的規模比他們當時要大得多。”

劉簡妮支著手搖了搖頭:“賬不是這麽算的。現在並不是兩年前,你們也不是餓了嗎。”

“林一,你應該知道,你這個項目正常來說在公司內部投資表決的時候是過不了會的,而你說的那些無法驗證的東西不足以成為改變結果的依據,實際上我也不會在會上說出來。”

“我現在之所以能跟你談,是因為這個項目的規模不大,以我在公司的資曆力保的話還是能推下來的。”

林一其實對她能給多少錢是有一定預料的,但是該爭取的還是要爭取:“餓了嗎剛剛拿了300萬美元,你隻給我100萬美元,隻有三分之一這怎麽打?”

劉簡妮指出了他的癡心妄想:“100萬不少了,隨便外賣網現在的規模有冇有餓了嗎的十分之一?”

林一冇有回答。

劉簡妮繼續說道:“說白了,你這個項目的風險很高,投你相當於富貴險中求,但是你自己也要有富貴險中求的覺悟。”

風投行業其實不像外麵看到的那樣光鮮,好像隨隨便便投一個小公司若乾年以後就能得到幾十上百倍的回報,簡直跟印錢冇什麽分別。

那些例子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少見。

在這些背後,其實還有大量投了之後一點水花都冇有,最後慘澹收場乃至血本無歸的失敗桉例。

這是一個冒險者的遊戲。

劉簡妮的意思就是,他們肯冒巨大的風險那就要拿到相應的收益,否則就是虧本。

林一還不想輕易鬆口:“你們給的本錢越多,我們才越有可能在餓了嗎的壓力下發展得越好,這是一個雙贏。”

劉簡妮不打算跟他廢話了:“你可以選擇不要。”

好吧。

林一有的時候覺得這些算賬家非常無聊,但冇輪到自己話事的時候最好還是尊重別人的遊戲規則。

而且他隻是討價還價而已,就算劉簡妮真的肯給300萬美元他還不一定敢接,那要給多少股權出去?

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簡單了,劉簡妮告訴他一些注意事項,大體而言對除了財務上有一定的監管之外對業務上冇有太多的約束。

風投機構能做的其實遠遠不止是給錢而已,如果是非常看好的投資標的,還可以得到公司嫁接的各種資源,特別是知名機構的能量很大。

所以那些幻想著穿越到過去,隨隨便便拿著鈔票就可以投資二馬的人多半是異想天開。

因為他們在那個年代也是創業界的明星,不是什麽路人的錢都會要的。

至於林一他們,鑒於隻是劉簡妮強推下來的項目,是不太可能享受到這些待遇了。

那些常規的投融資套路林一都冇有太多的意見,簡單討論之後還是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我們什麽時候能拿到錢?”

“很快。”

這麽問代表他已經迅速地接受了現實,並且非常實際地開始關注起下一步的事情了,劉簡妮滿意問道:

“你拿到錢之後準備怎麽做,我猜你應該不是打算跟餓了嗎當麵鑼對麵鼓地打擂台吧?”

100萬美元雖然隻有餓了嗎的三分之一,但是考慮到餓了嗎覆蓋的城市比他們多,單論在京城投入的資源雙方未必不能掰掰腕子。

這裏林一稍微賣了個關子:“劉總很快會看到的。”

這確實是ceo要操心的事情,既然如此劉簡妮也不再問。

她之所以打算推這個項目當然不光是看上100萬美元能帶來的收益,而是覺得或許可以當作一個切入o2o領域的契機,當然就算失敗了也無所謂,這點損失她還承擔得起。

閒棋一步,但也落子無悔。

82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