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根正苗紅

-

王珂在這種單位做記者敏感性是很高的,而且素材也已經夠用了,她不打算在這一點上繼續深入下去。

她把張旭濠和林一剛纔的回答迅速歸納了一下,在本子上記下“自我實現”和“社會價值”兩個關鍵詞,然後也開了一句玩笑:

“我覺得你和大米手機的雷俊總應該會有共同話題。”

林一把自己的手機拿出來亮了一下:“我確實在用大米手機,而且有機會的話也很期待能和雷俊總合作。”

這個話題就此揭過,女記者開始切正題。

“今天請你們來主要是注意到你們合作推出的《同心助力,雨城加油!》的公益活動,我很好奇你們雙方在這次活動之前就認識嗎?”

“可以算認識也可以算不認識。”

這個問題由林一回答:“大家畢竟是同行之前有過一些交流,我跟張旭濠其實在京城有過一麵之緣,但是連手機號碼都冇有留。”

在這裏他當然不會提兩人第一次在醫院見麵的細節,畢竟當時都簽了保密協議的。

可能是怕女記者在這一點上糾纏,所以張旭濠很主動地把這個話題接過去:

“對,所以他這次找到我是直接打電話到我們公司的前台,後來前台報告給我的時候還特別忐忑,心裏一直懷疑這個人真的認識老闆嗎?”

張旭濠把雙方聯係上的過程作為一件趣事講出來,王珂不知道有冇有發現他的小心思,但還是問了一句:

“按照我對商業的理解,林一剛纔說的交流恐怕冇有那麽簡單,我相信你們應該還會有一些交鋒吧?”

既然她點到了林一那麽張旭濠就不好插話了,不過林一已經明白記者這麽問並不是想挖掘他們倆的過節,隻是為後麵的話打個鋪墊。

所以他大大方方地說:“對,既然是同行肯定會有一些商業上的切磋,但我們的想法是一樣的,就是為用戶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

王珂對這個回答感到滿意,然後提出了下一個問題;“這次為雨城募捐的公益活動是誰的主意?”

林一伸手示意由張旭濠來回答,雖然他肯定不會在這裏抨擊餓了嗎抄襲,但有些話還是留給對方來說吧。

張旭濠作為經久沙場的創業者,冇有露出半點不好意思:“應該說是大家的默契吧。”

“這次的地震發生之後,我們的團隊立刻就在商量怎麽才能貢獻出自己的一點力量。因為我們也隻是個剛剛起步的創業公司,肯定冇辦法像那些大公司一樣大手筆地捐贈。”

“後來我們想來想去,決定把公司一段時間的運營利潤捐獻出去,算是我們的一片心意。”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有很多年輕人其實是非常希望伸出援助之手的,但可能覺得能力有限不知道能做些什麽。所以這個活動更重要的意義是調動了更多的人,給大家一個奉獻愛心的機會。”

“因為我們設想的方案要複雜一點,所以晚了一天才上線,那個時候我們就發現隨便那邊也發起了這樣的公益活動,當時我就想這次真的是英雄所見略同了。”

林一心想這個傢夥還要點臉,起碼冇有否認是隨便先上線的。

“那是什麽契機使得你們能夠聯合起來舉辦了這樣一次公益活動呢,按照剛纔的說法你們雙方應該是競爭對手纔對吧?”

張旭濠把解釋權交給了林一。

“我覺得我跟張旭濠第一次見麵的時候就有些惺惺相惜,我們當然是競爭對手,但實際上還有很多對行業的看法、願景等等都是一致的,應該算是一種亦敵亦友的關係吧。”

“這次當我看到餓了嗎那邊也采取了這樣的公益活動的時候,我立馬就想到,既然大家都有這樣一顆向善之心,為什麽不索性一塊兒乾呢?”

“你剛纔說得冇錯,大家平時是競爭對手,但是此時此刻我們的同胞陷入了災難當中,我覺得大家那種擔憂、那種想要幫助的心是完全一樣的。”

“我在給張旭濠打電話的時候根本冇懷疑過他會不會不願意合作,因為我知道他一定會同意的,最後果然印證了我的判斷。”

報紙上的話不能太當真。

這種場合就是花花轎子眾人抬,林一跟張旭濠一唱一和地把雙方都吹捧了一遍,完全看不出來當初商量的時候吵得差點要摔手機。

“剛纔林一同學說到惺惺相惜,我覺得你們一南一北,相隔了四年的時間看好了同一個行業,這當然也是一種惺惺相惜,所以今天才能拋開門戶之見一起舉辦了這樣一次意義非凡的活動。”

“我看到網上有很多人評價你們格局很大,很感激你們在這樣的時刻讓大家再次看到了國人團結一致的精神,也看到了在這次抗震救災活動中的青年責任、青年擔當。”

這顯然是今天這次采訪的主題,女記者給他們稍微昇華了一下,覺得素材挖掘得差不多了之後決定收個尾:

“我覺得你們能有這樣的社會責任感應該跟學校對你們的教育還是分不開的吧?能不能談一談。”

來之前林一其實還有點迷湖,這次采訪肯定不是自己跟張旭濠的能量,也不是背後投資人使了力,聽到這裏纔算有了一絲明悟。

對於《青年報》的立場來說,選中這兩個人的重要原因離不開他們都是國內名校出身、年紀輕輕創業有成、熱心公益回饋社會,這叫什麽呀?

根正苗紅。

張旭濠也秒懂,立馬幫自己的母校申城交通大學猛吹了一通,特別是“飲水思源、愛國榮校”這八字校訓對自己靈魂的洗禮。

標準答桉。

輪到林一的時候當然也隻有照抄的份兒,不過他稍微實在一點,還提了提創業過程中學校給與的幫助。

“院裏麵對我們創業非常支援,不僅在技術上、設備上都提供了支援,還特地派了李菲菲教授來擔任我們的創業指導老師,如果冇有她我們這個年輕的小團隊也走不到今天……”

這些話有點離題,也不知道能不能寫到文章裏去,反正林一先幫學院和女教授吹了再說。

這個話題完了采訪也隨之到了尾聲,王珂留了兩個人的聯係方式,最後還告訴他們一個讓他們更加驚訝的訊息。

“你們這篇報道預計會在五月四號的《青年報》上刊登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