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做時間的朋友

-

高嶺資本的張雷,算是國內頂級的投資人,在行業內外都享有盛譽,知名度很高。

林一兩次創業,前後加起來也見過不少投資人,在張雷麵前還能稱得上大咖的恐怕隻有紅山資本的沈巨佬。

這兩個人年紀相差五歲,不過在一個地方發生過命運的交匯,就是他們先後入讀過耶魯大學。

林一見到這位大咖的時候,他戴著一副厚重的黑框眼鏡,這個道具在普通的理工男臉上常常被視為笨拙。

林一倒是也冇有透過鏡片發現他智慧的光芒,隻感覺到來自金主爸爸的威嚴。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細節是,雖然隻是雙方的私下會麵,不過張雷還是一絲不苟地係著領帶,也許代表著他的某一部分性格特質。

張雷應該猜不出來,林一在跟他握手的時候,心裏想到的是他那件目前還冇有出現的緋聞。

按理來說,財富和地位到了張雷這個級別的時候,和女明星搞出一點花邊新聞根本不是什麽稀奇的事。

不過張雷比較特殊,他是跟男明星。

還好林一冇有作死地向本人求證這件事的真偽,不然的話可能會被當場轟出去。

張雷給了一個沉穩有力的握手,然後笑容可掬地說道:「林一對吧,簡妮是我的師妹,你上一次創業的時候她就跟我聊起過你。」

「之前你把網站賣給王星的時候她還在為你惋惜,冇想到這麽快就已經拿出了新的事業,而且把簡妮本人都給挖過去了,這可是我都冇有做到的事情。」

「雖然早就清楚你的年輕,但真正見到的時候還是非常驚訝,你的出現就好像在不停地提醒我們,後生可畏。」

大佬這麽給麵子,言語之間流露了很多親近自然是個好現象,林一不會不識抬舉。

「我對於張總纔是真正的久仰大名,今天能夠來到高嶺資本見到張總的廬山真麵目,算是完成了一個粉絲的小小心願吧。」

林一是直接切進了正題,如果說今天是一場麵試的話,那從這一刻算起就已經正式開始了。

張磊在會議桌的那頭,抱著胳膊笑著問道:「林一,關於網約車這門生意你怎麽看?」

林一來之前當然也跟劉簡妮有所準備,他介麵說道:「網約車這門生意,實質上是在智慧手機普及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對於實體行業改造的一個體現。」

「他提供的服務是把乘客從一個地方送到另一個地方,這跟傳統的出租車行業冇太大區別。以及我們最近推出的專車業務,也有賴於已有的租車公司。」

「這麽說的話,網約車行業難道就冇有價值了嗎?」

「我的答案當然是有。」

「通過我們的出行平台,它把本身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過程變得穩定可控。乘客會知道他能不能打到車,司機會知道他能不能接到客人,這是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實際上整個交易過程都被重塑了。」

「我們可以很自信地說,打車軟件幫助司機降低了空駛率,幫助乘客優化了打車流程改進了打車體驗,這還僅僅是我們已經做到的事情。」

「實際上uber在美國那麽受到追捧,就是它提出了共享的概念。」

「人們平均花費十幾二十萬買一輛私家車,但是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停在家裏或者公司的地下車庫,也就是說我們為了5%的使用時間花費了100%的錢,這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如果我們能夠進一步深化和實現共享出行的理念,讓每一輛車的每一個座位都充分發揮價值,那麽我們的街道上根本就不需要那麽多的車輛。」

「也冇有那麽多人需要學習駕駛,如果隨時隨地都能輕易地租用到出行資源,

那麽擁有一輛私家車就會成為落後的觀念。」

「當然,由於各種各樣的限製暫時我們還無法觸及到那一步,但是這種美好的未來願景是可預期的、切實可行的,也是早晚會變成現實的。」

「網約車行業一定創造了價值,這是它存在的基礎,所以它無論如何都會繼續發展而不會消亡。」

林一這套理論不是他的獨創和發明,以張雷的投資人角色一定早就接觸過,他冇有反駁也冇有點評,隻是追問道:

「那你怎麽看待萬裏出行在這個行業裏的前途?」

這個問題也在意料之內,林一向他強調:「首先,萬裏出行已經確立了在國內網約車行業的市場領導地位,並且已經保持了不短的時間。」

「從過去幾個月其他競爭對手徒勞的挑戰來看,這種地位目前是穩固的、長期的、可持續的。」

「隨著網約車行業的繼續發展,比如最近專車業務的出現,以及未來可以預見的更多交通資源被調動起來,萬裏出行會分享到最大的利益蛋糕。」

「我知道高嶺資本和張總向來推崇價值投資的理念,信奉長期主義,這種想法跟萬裏出行以及整個打車行業的發展是不謀而合的。」

張雷爽朗地笑了一下,林一剛纔拿他自己的話來說道,多少也有些吹捧的意思。

這些理論上的東西當然不能說是完全假大空,但是作為投資決策依據來說還太虛了,身為一個投資人他看得是更加實在的。

「說實話林一,高嶺資本不是純粹的風***司,我們通常是不在你們現在所處的這個階段出手的。」

「雖然在年初的補貼大戰裏麵你贏到了最大的市場份額,但本質上來說你的商業模式跟嘟嘟和快嘟冇什麽差別,加上uber的出現,你的護城河實際上是很淺的。」

「林一,我投資打車行業或者投資你,都不是一個問題,但你要給我一個信服的理由。」

他這個話已經算是客氣了,護城河這個概念指的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優勢,萬裏出行現在還很難談得上有。

高嶺資本跟沈巨佬的紅山,以及其他的風投機構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它就壓根兒不是一家風***司。

張雷創辦的這家公司後來被稱為亞洲最大的私募基金,換句話說大家把他視作是pe,而不是vc。

一個顯著的特征是,高嶺資本管理的資金規模非常龐大,超過1000億美元。

基金的規模並不是越大越好,因為金額越大管理難度和成本越高,有可能會拉低整體收益率。

知名的風投機構即便募集能力不成問題,也不會這麽乾,因為如果隻從事早期投資的話根本花不了這麽多錢。

所以張雷並未把自己侷限在一級市場,實際上他在二級市場也有很大的佈局,高嶺後來操刀的大項目比如格力、百麗,都是幾百幾千億的上市公司。

不過一個好訊息是,他真的很有錢。

所以劉簡妮說,如果張雷肯掏錢的話這一輪的融資金額不成問題,考慮到他一貫的大方很有可能還會超出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