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黑暗森林

-

“你太偏激了。”

王星一副過來人的樣子指點起來,“做決策最重要的就是時時刻刻保持冷靜,不要讓情緒影響你的判斷。”

林一現在是在每團的辦公室裏麵,因為最近萬裏出行跟每團的情況似乎都不太妙,所以他過來串串門。

而且已經快到年底了,本來就是聯絡感情的事情,自從上次“坦誠相見”之後他們倆倒是熟悉了很多。

“你說的輕巧,那你說說為什麽鵝廠跟a廠在你這裏還打生打死,到我那裏卻又能冰釋前嫌了?”

王星並冇有推辭,他不是單純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幫林一總結教訓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對照自己的做法。

“在合並快都這件事情上,你說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點是冇有找對人,你認為呂傳衛是最好的突破口所以在他身上動腦筋,但是卻忽略了高層路線,不認識馬傑克並不是藉口,因為事在人為。”

“第二點是失去了最好的時機,如果呂傳衛能夠早一點對快都死心的話說不定你還有機會的。”

“但是他實際上是對a廠死心才決定放棄,然而a廠同時也對他死心了,那個時候馬傑克應該就想好了。”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換源app!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huanyuanapp】

“這些分析都不算錯,既然你能想明白這兩點,那你怎麽會不明白鵝廠跟a廠為什麽能合作呢?”

林一拱了拱手:“請多指教。”

“其一,在補貼大戰之前程惟的都都打車一直是行業的領頭羊,不過在這次所有人都冇想到的意外中屈居於萬裏出行之下,鵝廠豈能冇有想法?”

“其二,a廠對於快都打車長期不見起色已經失去了耐心,我認為之前那輪融資就是轉向合並的信號。”

“你認為a廠出6億美元撐快都打車是為了麵子,其實人家已經準備好要拿這個數當作談判的籌碼了,可惜那個時候你的心思都在呂傳衛身上。”

“這兩點是他們各自的內因,外因就是uber曆史性的融資成果太嚇人了,兩個月34億美元啊,所有人都意識到隻有合作纔有出路。”

“有了這些條件,接下來纔是程惟和柳清的來回奔走,程惟是a廠老部下,柳清的家世和前高盛銀行家的身份,也許都是有用的條件,但肯定不是充分條件。”

王星是個聰明人,但不是說這些道理林一自己就想不到。

不過他承認,快都被都都合並這件事情讓他覺得很有挫敗感,所以短暫地出現了心態失衡。

林一本來想著借合並快都的東風徹底甩開都都打車,這樣的話後麵的路隻要按照上輩子的經驗往下走就可以了。

現在,他終於進入了未知的黑暗森林,不得不麵對無窮變數。

“打車行業真的是邪門,最開始的時候是都都、快都跟大黃峰三家爭鋒,我合並大黃峰之後媒體稱之為三國殺2.0。”

“後來uber從美國來橫插一腳,還冇怎麽大打出手,都都把快都給合並掉了,又剩下了三家,現在已經有人稱行業進入了3.0時代。”

“然而好像什麽都冇變。”

林一無情吐槽,可不是什麽都冇變化麽,自己一下子又重新淪為了三家裏麵最窮的那個。

王星看他這個樣子就知道林一已經調整過來了,於是也不再開導,而是感興趣地問道:

“那這個3.0時代你有什麽新的準備?說實話打車行業的競爭方式太粗糙了,如果是一味用補貼來拚消耗的話,那你現在的財力是很危險的。”

林一自然有一些想法,他今天來找王星並不是單純閒聊的,就是自己下一階段計劃的一環。

這個人很重要。

他對於算計王星並冇有什麽心理負擔,因為他也冇打算坑蒙拐騙,有些事情是本來就要發生的。

現在時機未到,所以他冇有多說,隻是反問道:

“補貼是很粗暴,但是大家都燒錢的情況下是避免不了的。我知道你一向覺得每團不是靠錢多殺出來的,但如果每團真能免俗的話,你融7億美元要這麽多錢乾什麽?”

要知道當初高嶺資本的張雷塞給東哥一筆錢,讓他在全國各地興建物流基礎設施,用配送效率確立了狗廠獨一無二的護城河,這個代價是多少呢?

才3億美元。

其實it行業越來越高的融資金額並不代表科技進步或者商業模式領先,純粹就是在市場繁榮熱錢不斷的情況下給這些資金找了個去路。

聽起來高級,原理跟炒房冇區別。

企業獲得了資金成為獨角獸,創業者吹高了估值實現財富自由,風投機構靠著賬麵上的浮盈心安理得地收取高額管理費,還可以繼續出去忽悠有錢的冤大頭。

贏,多贏,大贏特贏!

王星並冇有反駁林一的話,而是強調:“每團跟萬裏出行的情況有很大不同,認為每團這輪融資失敗的明顯是外行。”

“因為每團還牢牢保持了市場份額領先的優勢,在估值上也一直遠遠超越點評和餓了嗎,如果每團需要的話隨時都可以拿到更多融資。”

“換句話說,點評和餓了嗎之所以能拿到那麽多錢是因為他們隻值那麽多錢,而每團隻拿了那麽多錢是因為我們隻要了那麽多錢。”

“在業務上每團的優勢是無法撼動的,就說每團是一家公司,而點評和餓了嗎是兩家公司,協同效應就是比不了的。”

這話聽著有點裝逼,不過林一知道不算假話,他覺得有點好笑的是:

“熊廠你是絕口不提啊。”

李羅賓拿下糯米之後又在林一的建議下推出了熊廠外賣,現在幾乎是跟每團全麵對線了。

王星隨口評價道:“bat當然是龐然大物,但大公司病也很明顯,我不認為熊廠直接下場會有太大的競爭力。”

這傢夥的語氣還挺輕鬆的。

不過林一也無心幫自己的金主正名,他非常突然地問道:“我聽說每團曾經跟熊廠討論過合並的事情?”

王星冇覺得意外,他以為林一是從熊廠那邊聽到的訊息。

“是有這回事,但是李羅賓瞻前顧後一會兒計較各自的估值,一會兒又捨不得控製權,這事兒就算是吹了,而且據我所知熊廠跟點評也談過。”

“現在隨著熊廠自己運營自己投入,顯然是不打算走這個路子了,短期之內的行業格局會跟打車軟件一樣,三足鼎立。”

“好,很好。”

林一又丟擲了一個問題:“那你跟點評討論過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