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

這幾天在聖蛋島這邊聯係港島確實相對比較麻煩,但是又不是與世隔絕,衛星電話還是能夠對外聯係的。

而且亞聯社那邊時刻關係著全球大事,傳回來的訊息並冇有什麽大事發生,一切還是很正常的。

最主要的是,各個關鍵節點都有張忠華可以絕對新信任的人存在,翻不起天來。

以往張忠華出差的時候一般都會在出發前接收最新資訊然後再出發,即使在飛機上最多也就晚十幾個小時而已,耽誤不了熱工大事兒。

而且張忠華提前設置了預案,玉皇集團一但發生了緊急事情聯係不到張忠華,那最高的決策權就落在婁曉娥身上,她會根據最高智囊團的建議做出決定。

而最高智囊團則是又張忠華的專精各種技能的死士組成的絕對忠誠的決策團體,他們可以直接掌握集團的一切權利,等改開之後會在最高智囊團的帶領下集團全麵進軍內地。

最高智囊團如果聯係不上張忠華也聯係不上婁曉娥的話,名義上的最高決策權就落在了婁父和婁母兩人身上。

當然這種事情基本不會發生,但是張忠華也做好了預案,為得就是以防萬一。

張忠華也設置了最極端的情況,如果張忠華確死亡,那麽玉皇集團會拿出每年10%的收益交給玉皇安保作為複仇基金,然後在全球進行瘋狂的報複,張忠華相信全世界會有無數的亡命徒會對這個天文數字心動。

這不是張忠華杞人憂天,實在是這個年代實在不安全。

張忠華之所以在國際上不斷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就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強大的保護傘,隻要知名度夠高,那麽張忠華可能被軟禁被限製,但是不敢讓他隨意死亡。

畢竟以張忠華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如果意外死亡也會受到全球的關注,也要考慮到張忠華的國際影響力造成的惡劣影響。

張忠華現在的力量看似強大,但是和那些大家族比差距還是很大,那些世界知名的家族都是有著超過百年的底蘊,各個家族都有著強大的情報網絡,也早已經在全球紮根。

而張忠華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走上世界的舞台,崛起的太快了一些,她底蘊和那些家族完全無法相比,張忠華現在像是一個無根的浮萍,看起來繁花似錦,但是根基不穩。

至於說玉皇安保除了核心力量以外,其他的看似龐大的力量更像一盤散沙,一但玉皇集團這座大廈垮塌,玉皇安保的大部分外圍力量也會分崩離析。

但是玉皇安保的核心力量還是具有比較強的力量,最後做出同歸於儘的報複行為。

而玉皇集團旗下的玉皇星島報業在全球媒體獨占鼇頭,但是如果阿美莉卡花生堆方麵出手的話,也會被打壓的抬不起頭來。

約翰牛、東瀛、南棒子等等小弟都是緊跟著阿美莉的,相對於世界第二的阿美莉卡來說媒體力量又算的了什麽。

別說封殺打壓玉皇星島傳媒,就算阿美莉卡把玉皇集團在各地的分部拆了又能如何,很快這件事就會被世界遺忘。

張忠華為了保護自己的小命用到無數的辦法,國際知名科幻作家、音樂家、計算機專家、慈善家等等身份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張忠華自從到達港島之後,一直都是活的小心翼翼,看似高調無比,但是實則冇有真正觸及核心敏感區域。

這個年代的律法不像未來的炎夏,絕對保護不世界上到所有人,港島的律法隻是在保護約翰牛的人之餘保護一下普通港島民眾。

霍英棟這麽多年為什麽冇有社團敢染指,還不是因為霍英棟旗下有著無數的工人的,你社團敢動一下試試,港島哪個大亨不是或多或少和社團都有些關係呢。

霍英棟當年支援南北棒子大戰後受到阿美莉卡和約翰牛的打壓,港島不論是社團成員還是外來的人,都是對霍英棟這個人都是無比的尊重,這纔是真正的炎夏人不欺負炎夏人。

張忠華在港島和東南亞大量的捐贈,何嚐不是有著這樣的目的,至少東南亞的社團不會去得罪張忠華和玉皇集團,社團生存也是需要群眾基礎的,動了張忠華和玉皇集團否則也會遭受東南亞絕大部分人的唾棄。

這個年代真是不容易,哪有什麽人權,人命真的不值錢。

安南、真臘等國家這麽多年紛爭不斷,每天不知道多少人死在戰爭中,世界和平也隻是一個夢想而已,一直到五十多年後,也冇有真正的和平下來。

現在就是歐羅巴在戰戰兢兢,東南亞在苟且偷生,經濟強勢復甦的東瀛也隻是一個笑話。

19世紀末,20世紀初,阿美莉卡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經濟強國。

阿美莉卡先是在兩次大戰中把上代第一約翰牛拉下馬。

然後再次通過協定把世界第二強國東瀛整廢,而德意誌因為兩德合並僥倖逃過一劫。

緊接著阿美莉卡通過種種手段把北極熊整廢,北極熊幾十年的技術和財富積累被阿美莉卡收割一空。

歐羅巴成為全球第二經濟體之後,阿美莉卡也通過一係列的手段搞的歐羅巴貌合神離。

21世紀初期隨著某東方大國崛起,阿美莉卡還在高科技領域進行大幅度製裁,不過這次似乎冇有那麽順利了。

張忠華無奈的歎息,未來幾十年阿美莉卡真的很霸道,尤其是在搞定老對手北極熊之後的二十年中,那真一種順我者生,逆我者亡的架勢。

也隻有某東方大國三十年後可以和她比劃一下!

……

張忠華在聖蛋島上待了一個多星期之後,就帶著婁曉娥還有一眾人等返回了港島,集團事務眾多,張忠華不能離開太長時間。

在聖蛋島上的這些天,兩人被曬的不輕,兩個人的膚色黑了好多度。

“歡迎兩位來自阿非利加的兩位朋友來港島遊玩兒啊。”

婁母笑著對兩人說道。

“姑姑和阿華叔叔怎麽變成黑人了???”

婁小貝滿腦袋問號,你們倆也就出去了一週多的時間,怎麽就黑成這樣了?

梅豔芳姐妹倆看著張忠華和婁曉娥兩人黑乎乎的膚色,也差點笑出聲來,但是作為淑女,她們都忍住了,畢竟是經受過專業訓練的,無論多好笑她們都出乎笑。

“噗……”

“噗……”

看著一屋子忍俊不禁的表情,張忠華有這些鬱悶,那邊所有人的膚色都在逐漸變黑,他也就冇有注意到,現在一對比才發現自己黑的有些過分了。

張忠華覺得有幾萬讓集團成立一個化妝品公司了,專門研究美白和防曬。

婁曉娥也是無比鬱悶,看來以後真的不能去赤道附近玩了,這纔是一個星期而已,就黑成這樣。

“阿華啊,你的聖蛋島那邊情況怎麽樣了?”

婁振華好奇的問道。

“怎麽說呢,那裏環境還是很漂亮的,但是現在還非常原始,基礎設施冇有多少,等以後修建完成之後,你可以去那邊度假。”

張忠華說完婁曉娥開始講起了聖蛋島和斯斯科群島的事情,婁振華覺得確實不錯,如果按照規劃建設完成,確實是一個度假聖地。

“婁叔,最近冇什麽大事發生吧?”

張忠華問道,亞聯社這幾天的訊息還冇有送到,所以他直接開口向婁振華詢問道。

“國際上但是冇有什麽大事發生,不過港島發生了一件事。”

婁振華笑著說道。

“哦,最近港島有什麽大事發生?”

婁曉娥好奇問道。

“胡漢輝這個人你肯定認識吧。”

婁振華問道。

“胡漢輝?我當然認識啊,不光是我,整個港島最少一半的人都認識胡漢輝吧,他可是號稱港島金融大王的,也算是一個大亨了。

在1950年的時候,胡漢輝就創立利昌金號,在港島經營黃金買賣和黃金鑄造業,很快就在港島黃金界打穩基礎。

1955年的時候,胡漢輝加入港島金銀貿易場任理事,去年被選為金銀貿易場理事長,執掌港島金銀業牛耳。

在胡漢輝十多年的領導下,港島黃金市場迅速發展,因此也獲得了‘港島金王’之美譽。

1961年,胡漢輝創立利興置業有限公司,專營地產建設,並擔任港島地產建設商會副會長。

1969年,胡漢輝創立了永富證券投資公司,有金銀貿易場的那些會員支援,永富證券發展的很是不錯。

我還在集團的時候還和他打過交道,這是一個非常才華和遠見的一個人,在他的領導下,金銀貿易場平安的度過1965年銀行擠兌和後麵的事情。”

婁曉娥想了想的說道。

港島金銀場成立於1910年,是由經營各埠匯兌銀號的東主或主事人創辦的,當時主要進行買賣碎金碎銀、**大金、銀元大洋,也是順應錢銀業的發展而創立。

第一次超級大戰後,金銀場也增加了刀樂、東瀛幣、西貢紙、呂宋披索和墨西哥金仔等買賣,金條買賣買賣也正式開始壯大。

第二次超級大戰後,不少的富豪也都紛紛來到了港島,當然帶的金條也不少,不少人也都在那邊兌換成港幣或刀樂。

不過現在港島對黃金進出口也有著管製,奧門那邊進行黃金交易也要更方便一些,港島這邊的金銀場交易規模也不是很大。

在爆發石油危機之後,世界黃金大幅上漲,港島才撤銷了對黃金進出口的管製,論敦五大金商、睿士三大銀行等紛紛來港設立分公司,也促使港島成為世界主要的黃金市場之一。

金銀業貿易場對會籍有嚴格控製,隻允許轉讓,現在的轉會費也隻要四五十萬港幣,九十年代就會炒到900萬港幣。

“你們離開港島之後,胡漢輝在中環的皇後大道成立了一家金銀證券交易所。

雖然目前金銀證券交易所目前隻是為金銀業貿易場的會員提供證券投資服務,但是我覺得等到時機成熟了,金銀證券交易所肯定會吸引所有人去金銀會買賣股票的。”

婁振華說道。

“那是肯定的了,現在股票市場這麽好,金銀會肯定會蟄伏一段時間,等熟悉之後也要放開政策了,他們肯定會進入股票市場的。”

婁曉娥說道。

張忠華當然知道港島的第三家證券交易所金銀會,但是對於具體成立和發展的細節不是很清楚,不過他知道未來還會有一家證券交易所。

事實上等到1972年初,議員陳普芬又拉著一批人創辦了九龍證券交易所,也正是從這時起港島也正式進入四會鼎立的時代。

“現在港島有了港島會、遠東會、金銀會,三家證券交易所,整個港島的股票證券市場也真是夠熱鬨的。”

張忠華笑著道。

“阿華,你在聖蛋島的時候,你的玉皇集團旗下的玉皇證券也已經正式入駐金銀會,也幸虧金銀會財大氣粗也采用了計算機係統,否則你的玉皇星島報業想要統計玉皇指數恐怕也花費不少功夫了。”

婁振華說道。

“阿華,港島的證券交易所自從遠東會成立之後,也是徹底打開了建立證券交易所的口子,你說後麵會不會再出現什麽九龍會、新界會、元朗會等各種證券交易所。”

婁曉娥道。

“這個可不好說,要是股市持續火爆的話,那想要成立證券交易所的人也就更多了,交易所也是隻賺不賠的買賣。

炎夏人做生意就是這一點不敢好,一但一個行業賺錢都是一窩蜂的進入一個行業裏,徹底占領一個行業。”

張忠華無奈的說道。

張忠華想到未來港島的股市的徹底瘋狂,股票的買賣已經深入到社會各階層,無論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無論是外國人還是炎夏人,對於炒股已經是蔚然成風。

1972年一個個對於股市利好的訊息不停的一個個出現,股票市場也隨之熱火朝天、突飛猛進。

1972年九龍和港島之間的紅磡海底隧道正式通車,將九龍半島和港島島連接起來,不但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助力,而且更加方便市民去交易所炒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