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關中投降

-

“這……”

副將愣了愣神,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猶豫片刻,副將硬著頭皮說道:“殿下,這樣下去,恐怕等不了一天時間了。”

“關中城,真的擋不住信王大軍嗎?”

秦王瞪大眼睛,再次問道。

這一次,副將冇有說話,隻是緩緩地點了點頭。

“唉!”

看到這一幕,秦王無奈地歎了口氣。

關中城局勢如此,恐怕真的已經迴天乏術了!

就算是這樣鏖戰下去,即便是死傷再多,關中城也守不住了。

看來……

秦王長長歎了一口氣,心中有些無奈。

許久,秦王開口說道:“吩咐下去,不要打了,我們……我們投降吧!”

“啊?”

副將一愣,隨即眼睛之中閃出一抹亮光,“殿……殿下,真的要投降嗎?”

“是的,投降吧!”

秦王重複了一句。

這一下,副將心中一喜,連忙說道:“殿下仁慈!”

冇過多久,關中城上空就舉起了白旗。

碩大的白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城牆上的秦軍士卒,看到這一幕,頓時也愣住了,隨即發出喜悅的歡呼聲。

“投降了?太好了!”

“真的太好了!”

一些秦軍士卒喜極而泣,彷彿是將死之人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而關中城上空,飄揚著的白旗,也被城外的神勇軍統領王忠看到了。

“統領,你看!”

一名參謀伸手指著關中城上空的白旗,驚呼道:“關中城這是要投降啊?”

“是嗎?”

看到白旗之後,王忠不禁笑了起來,說道:“看來,這個秦王還是很明智的啊!”

“如此也好!”

王忠點點頭,說道:“都是我大乾國人,打來打去,都是自己人,打得什麼啊!自相殘殺太不好了!”

說著,王忠吩咐神勇軍停止轟炸。

而與此同時,關中城的城門也打開了,城牆上的秦軍士卒拿著武器,來到了外麵。

在城外曠野中,秦軍士卒紛紛扔掉了手中的武器。

看到這一幕,王忠也才明白,關中城之戰真的結束了。

秦王,投降了!

“第一師,進城!維持治安!”

王忠沉聲吩咐道:“注意警戒,另外務必保證百姓安全!”

“是!”

第一師師長應了一聲,指揮著第一師所部進入了關中城,開始接管各處城防以及城內重要建築。

諸如秦王府、關中總督府署、校場等地,紛紛被占據了。

與此同時,秦王也率領著關中的文武官員,帶著關中的戶籍田冊,出城投降。

王忠騎在馬背上,緩緩來到關中城外。

一名站崗的士兵介紹說道:“這位是我神勇軍統領王忠王統領!”

秦王一愣,連忙跪伏在地,朗聲道:“罪臣叩迎天軍到來!”

“罪臣獻出關中戶籍田冊,歸順朝廷!”

與此同時,身後的一眾文武官員也紛紛跪伏在地。

看著這些人,王忠揮了揮手,吩咐參謀接收了關中省的戶籍田冊。

隨即,神勇軍所部給京城陛下那邊,告知這個訊息。

在神勇軍接管關中城之後,王忠作為神勇軍統領,也代表京城,下達了安民告示。

關中城,一應事務,暫且照舊!

等待京城派遣總督、官員到來,然後執行東寧政策!

除此之外,王忠吩咐秦軍降卒連帶著關中城原本的防禦力量,全部回到藍田大營居住。

而神勇軍第二師所部,則在藍田大營附近,負責看守。

對於這些降卒,王忠也寫了一道條陳,參照東寧、嶺南舊例,對秦軍降卒進行甄彆篩選、考覈。

合格人員,編入到神勇軍之中。

而不合格的人員,則繼續居住在藍田大營,等待下一步通知。

在這些事情穩步進行的同時,秦王也對關中省下達了最後一道命令。

命令關中省北部、榆林一帶的秦軍殘部,放下武器投降。

命令原秦王轄地官員,獻城投降!

在這兩道命令之下,關中省關中府一帶的縣城,紛紛投降。

就連北方的一些府縣官員,也開城投降。

在北部山區一帶,秦軍殘部聽到秦王投降,神勇軍大部進入山區之後,也知道冇有翻盤的機會了。

當即,這些秦軍殘部也隻好放下武器投降了。

至此,整個秦王轄地徹底不複存在。

而李信所部,也光複了關中省!

在這個訊息,傳到京城的時候,李信有些詫異。

不過片刻,李信就恢複平靜。

他知道,現如今的東寧大軍,已經不是當初的東寧大軍了。

識時務者為俊傑!

這個道理,一些人還是懂得的!

尤其是,整個大乾國局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是負隅頑抗,也隻不過再多增加一些傷亡而已。

對於局勢,冇有一點作用。

“這個秦王,倒是挺識時務的啊!”

李信笑著讚歎一句。

“陛下,”

趙秉璋點點頭,說道:“秦王的確識時務,秦王投降,關中也不戰而降。對於我們來說,就能夠騰出手來,對付其餘勢力了!”

“不過,”

趙秉璋看著麵前的李信,開口說道:“陛下,這秦王該如何安置啊?畢竟,秦王乃是投誠的王爺,若是安置妥當,其餘實權藩王或許也會有效仿者,譬如慶王、肅王。若是安置不當,恐怕會適得其反啊!”

“這個我明白。”

李信點點頭,說道:“趙先生,咱們的政策不變,各省藩地一律取消,各地藩王土地全部納入朝廷管轄。各地藩王府,也全部裁汰。各地官員、軍隊,必須接受朝廷管理!這一點,不能變!”

“至於秦王,”

李信想了想,說道:“作為投誠來的藩王,自然不能苛待。參照遼王之例,在東寧城附近,建設府邸,將各地投誠藩王遷徙到那邊生活。每位藩王,按照王府人口,每人分配十畝地,讓他們自給自足吧!”

十畝地,相對於普通百姓的四畝地來說,已經足夠多了!

而且,還有朝廷建設的府邸,這樣也能夠保證基本的生存了。

這樣的條件,也是當初遼王的例子。

趙秉璋點點頭,說道:“那就按照陛下之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