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6章

-

相傳,在春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叫卞和。這個人在山中撿到了一塊玉璞,將其獻給了當時楚國的王——楚厲王。楚厲王找了個人,來鑒別這塊玉。結果,鑒定結果不是很好,楚厲王一怒之下,就把卞和的左腳砍了。這是卞和第一次獻玉的過程。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這個獻玉的過程又來了一遍,這次卞和被砍了右腳。楚武王死後,楚文王即位,這次卞和冇有獻玉。他抱著玉,跑到了楚山下,大哭了三天三夜,以至於哭出了鮮血。這事兒傳到了楚文王那,他派人去瞭解情況,得到了卞和的回覆。卞和說:“雙腳不足慮,恐吾死後,欺君不忠之名流傳於世,此所以哭。”楚文王甚奇之,認為如此愛名之人,不可能做欺君之事。於是,重新派人鑒別卞和所獻玉,這次的結果大不相同,經過加工,這果然是一塊驚世美玉。以上便是卞和獻玉的傳說。而實際上,這塊玉的名字比這個傳說還要出名,這塊玉叫“和氏璧”。關於它,還有一個流傳更廣的故事——完璧歸趙。由於這個故事的出名度,在這就不再贅述。那,“和氏璧”為啥去了趙國?是因為有一次楚趙聯姻,就把“和氏璧”給了趙國。當然了,這都不重要,因為秦滅六國之後,“和氏璧”終究還是落於了秦國之手。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之前的秦王玉璽已經不足以彰顯其身份。於是,他決定重新打造皇帝玉璽。“和氏璧”作為天下第一美玉,自然成為了這第一個皇帝玉璽的材料。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鈕交五龍,正麵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由天下第一玉製成,代表著第一個大一統王朝與中華大地上第一個皇帝。從它被製成的那一天起,就是神器,木行。傳國玉璽與九鼎不同。九鼎,有德者居之;傳國玉璽,有能者居之。同時,相比九鼎來說,傳國玉璽是一個“凶器”,得到它的人,若是命不夠硬,都是一個橫死的結局。三國時期,這玉璽曾經落於孫堅之手,時間不長,便被袁術奪去。但就是這不長的時間,使得孫堅三十七歲而亡,孫策二十六歲而亡。而那袁術更是不堪,得了傳國玉璽,雖然之後強行稱帝,享了兩年皇帝的名聲,卻打斷了袁氏一族四世三公的氣運,整個袁氏幾近滅族。傳國玉璽的凶性,可見一斑。而這傳國玉璽在後來的世道中,也曾流轉於多人之手,有依之得國者,也有得之橫死者,其中得失,不可儘述。有史可查的蹤跡中,後唐的皇帝李從珂,舉族與皇太後曹氏**於玄武樓,傳國玉璽就此失蹤。這一年,是公元936年。上麵的事情,在曆史書中翻一翻,總是能找到的,甚至要更加詳細和複雜。而下麵的事情,就是極大的隱秘了。除了當事人之外,不修仙的人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當然了,哪怕是修仙之人,也不一定都知道。在二十世紀初的時候,中華大地上,有一點亂,一幫子人帶著一大群人,互相之間打來打去。在這幫子人中,有一個人出身草莽,做過土匪,最終,成為了奉係軍閥統領,成了東北王,甚至還成了北洋政府的最後一任總統。他就是張作霖。張作霖這個人,勢力起的如此迅速,都是因為傳國玉璽在他的手中。在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因為傷人逃難,據傳,就是在這次逃難的途中,在偶然之間,得到了傳國玉璽。這事兒的真假無從考證。但是,從後來的事態發展來看,這件事情還是有一些可信度的。張作霖藏著傳國玉璽,這一生做到東北王,甚至是名義上的國家之主。結果,最終命不夠硬,橫死在小日本的陰謀下。而傳國玉璽,也隨著東北的一切,傳到了張學良手。氣運傳下來了,傳國玉璽的凶性也傳下來了。公元一九三六年末,張學良與楊虎城兩位將軍,發動了“西安事變”。最終的結果眾所周知,張學良被囚禁了五十四年,最終客死他鄉。無意於去評價這些事情,隻是把這些曆史真的拿出來看看的時候,難免會有一種感覺,三國時孫家與這民國時張家有些相似。暴起於戰亂之時,而最終,都難逃橫死的結果。這跨越千年的相似命運,皆是源於神器——傳國玉璽。囚禁張學良之後,傳國玉璽便落入了蔣介石之手。可惜,這神器也冇護住他,最終,傳國玉璽被他帶著,一起去了中國台灣島。時過境遷,自那時起,已經過去了七十五年。傳國玉璽就一直被藏在那個島嶼上的某處,靜靜等待著祖國一統,重現天日的那天。筆者認為,這一天不會太遠了。補記:關於張作霖得到傳國玉璽的事情,還有一個事情或可做為佐證。但是,難知真假,記之於結尾,惟讀者自思之。據傳,張家雄踞東北幾十年,傳國玉璽的氣運,也深深的滲透入東北這片土地。公元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變”之後,小日本悍然入侵東北,一九三二年,東北全境淪陷,偽滿洲國政權建立。但是在這片土地上,抗日力量層出不窮。小日本除了動用武力清剿外,它們的“陰陽師”也感覺到了,在這片土地上,有著傳國玉璽的氣運。於是,它們使用了邪法來驅逐這些氣運,妄圖完全統治東北。時間來到了公元一九三四年,它們的邪法起了一點作用,氣運被逼出一部分,化為龍形,墜於遼河入海口附近,史稱“營川墜龍事件”。這件事情,在曆史上轟動一時。具體的情況,若是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找一找資料。關於這件事情的資料,還是有不少的,筆者就不再多說了。否則,總有一種胡亂編造的嫌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