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三章 天下第一的水師

-

世人曾一度認為秦漢時期廣州是蠻荒之地,羈糜之所。

而隨著南越王漢墓的發掘,明確的打了臉。

南越國哪裏是什麽蠻荒之地啊!

完全就是個東南亞集散中心!

來自西漢的高級畫鏡,用白色、青綠色、紅色三種顏色,在鏡麵上畫了一幅絢麗的鬥劍圖。

兩人跨步彎腰作鬥劍表演,兩側站有五人,籠手站立,觀看鬥劍。

而且其後還有幾組人像已經不清晰的畫,隱約可以看出還有若乾拱手而立的人。

兩群任務之間都用波浪形紋作補白,似乎這群人是在天商玩耍鬥劍。

這是目前國內考古發掘,所見的最大一麵西漢繪畫圓鏡,而且運氣很好,也是儲存最完好的。

其繪畫風格,與長沙馬王堆一號木的帛畫相似,可以推斷的出,應該是南越國從隔壁長沙國引進的工匠製作,或者直接購買的。

光有西漢地區的藝術品還不夠。

隨著西耳室的清理漸進,也開始出土了來自波斯地區的銀首飾盒,是典型的古波斯和亞曆山大帝國混合風格。

這波斯地區的首飾風格,大概率是通過跨海貿易,從印度洋遠渡而來的貴重貨物。

在當時,也隻有處於嶺南地區的南越國,可以接觸到這些中亞造物了。

或許長安也有,但是隻能是通過張騫鑿通的東絲綢之路獲得的。

除此之外,在西耳室裏,還發現了一些金花泡!

金花泡是一種用黃金打造的圓形工藝品,上麵凋刻各種花紋和圖桉。

而這玩意,是古埃及工藝!

西耳室裏發現的金花泡,全部都是舶來品,原產地乃是埃及!

很顯然,這也是通過海洋貿易才能獲得的,西漢還冇強悍到從陸地上聯係埃及的程度。

大概率這些埃及工藝的物品,是從埃及傳到中東,再從中東傳到印度區域,再從印度坐船,不遠萬裏來到嶺南。

就像華夏的絲綢,當時也通過西域、中東的商人,幾經流轉後,賣到了羅馬帝國去。

這也說明,當時的南越國,海運貿易已經非常發達了,才能吸引到印度洋的海商!

這也同樣有左證。

在西耳室過道口,將那一組九個的小銅鼎清理出來後,廣州考古所立馬就發現了埋在其下的一個船紋銅鼓。

而在這個船紋銅鼓上,描繪了水師出征作戰的畫麵。

巍峨的大軍艦,軍艦上塞滿了的水師士兵,無一不在告訴我們,南越國有一支龐大的水師艦隊!

想想也正常。

雖然很多普通人,看待華夏的時候,一直都以為華夏古代,對海洋不太重視。

但是實際上這隻是一種錯覺。

可以這麽說,從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到明末,華夏的海船事業,發展的都非常好,一點不遜色於世界同期的其他地區。

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和越國就已經大量使用舟船進行水戰了。

甚至吳越還曾經做過跨海征討泗上小國的事情。

雖然他們的跨海,實際上隻是沿著海岸線開船,用的還是適合內陸水域行駛的平底船。

但是這也是一種進步了。

到了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也在長安建設了海軍訓練基地——昆明池。

從此,西漢強大的海軍一步一步發展起來,成為統一國家和保衛海防的重要武裝力量。

據《史記.平準書》載:元鼎元年(前114年)“乃大修昆明池,列觀環之。治樓船,高十餘丈,旗幟加其上,甚壯。”

《西京雜記》卷六也載:“昆明池中有戈船、樓船各數百艘。樓船上建樓櫓,戈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四角悉垂,幡旄,於保麾蓋,照灼涯涘。”

《廣博物誌》卷四十還記載:“昆明池中有戈檀舟,昆明池中有撞雷舸。”

戈檀舟和撞雷舸這兩種船都是軍事用途的戰艇。

通過這些記載可以知道,漢武帝命令建造了大批軍艦。

僅戈船、樓船兩種就各有數百艘,再加上戈檀舟、撞雷舸等戰艇,組成了一隻威武雄壯的水師。

主力的樓船,一艘高十餘丈,漢代一丈大約3.3米。

也就是說,西漢的樓船高度已經達到了三四十米了。

這可不是什麽小船了。

而這樣的船,漢武帝打造了數百艘,再加上戈船、戈檀舟、撞雷舸,保守估計,當時西漢得有上千艘艦船!

縱向對比,西漢當時的水師,規模恐怕可以堪稱全球第一了。

漢武帝為什麽要打造如此龐大的艦隊?

不就是因為當時南方的東甌、南越和閩越三大聽調不聽宣的諸侯國,擁有龐大的舟船優勢。

為了征服他們,漢武帝自然也得大搞水軍。

事實上漢武帝的水軍搞得也確實不賴,後來為了統一立下了大功。

首先是建元三年,會稽水軍,出長江,從海上進軍,浮海南下,在永嘉登陸,占領東甌。

接著派出10萬樓船軍,經珠江水係,進攻番禺,滅了南越。

最後,海陸夾攻,平定閩越。

在平定這三個諸侯國時,西漢的樓船將軍都是出了大功的。

可以說,如果漢武帝冇有訓練這麽一支水軍艦隊,不可能這麽順利平定三越。

而逼得漢武帝要訓練這麽多水軍,纔拿下的南越國,他們自己的水軍力量顯然也是不容小覷的。

這個船紋銅鼓,就是最直接的證據。

當時南越政權無法通過絲路進行貿易,能夠獲得來自波斯、埃及的工藝品。

顯然隻有海路這一種方法了。

廣州這座對外貿易港口的開埠曆史,也會因此,被提前近千年!

當然了,除了這些精美的奢侈品之外,作為秦漢時期的貴族,南越王墓內,也絕對是缺少不了武器的。

在漢代之前,所有的貴族,都絕對是尚武的,是軍事貴族。

不能在戰場上獲得勝利的人,是不可能成為貴族的。

哪怕是蘇秦張儀這種縱橫家,他們的各種策略,也是為了戰爭勝利服務,為了打敗敵國!

這個年代還不流行舞文弄墨的士大夫。

更不流行什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這個年代奉行的還是赳赳武夫,公侯乾城,還是功名福祿馬上取,軍功纔是一切。

秦漢的二十等爵,隻有戰場上才能取,隻會讀書的文人,是冇辦法獲得關內侯以上爵位的。

除了外戚之外,想要成為列侯,那就必須要以軍功封侯!

所以,所有漢代之前的貴族墓葬,墓中必定會出土武器,並且地位越高的,墓中陪葬的武器就越多。

武器代表的就是權力,就是征伐!

而南越王墓中,武器更是數不勝數。

銅劍、鐵劍、戈、戟、箭……

光是西耳室裏,各式武器就超過了二百件,其中最多的就是戈、戟和箭,光是箭頭就有一百多個...

作為秦國南征軍團的後代,吃飯的傢夥事,那絕對是少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