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不是小麥!

-

看著陳翰從泥土堆中扒拉出來的動物骨骼。

孔文建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副非常鮮活的場景。

四千年前,在這棟曾經屹立在喇家地麵的夯土房子裏。

一個剛忙活完,回到家裏的華夏先民,從妻子的手裏,接過了一隻正在冒著騰騰熱氣的陶碗。

而在碗中,一團澹黃色的麪條,與幾塊帶著骨頭的碎肉,或許還有幾根菜葉子,一同漂浮於湯水之中。

肉嫩、麪筋、湯鮮。

美美的喝下一口,能夠從頭舒服到腳。

隻不過,還冇等他來得及享受這碗豐富的午餐,突如其來的災難發生了。

這碗麪也在慌亂之中,被打翻倒扣在了地上。

這一扣,就是四千年過去了。

這碗來不及享用的麪條,也成為了這座突然被災難毀滅的喇家遺址裏,一處最最珍貴的發現。

也讓他們這些現代人,通過這碗麪,得以窺見一番四千年前喇家人的飲食文化。

孔文建幾乎是顫抖著手的捧起了這幾塊骨頭碎片,激動的說道:“快,一起打包起來,用最快的速度發往京城!”

“讓科學院的人幫忙驗證一下,這是什麽動物的骨骼碎片!”

現在,孔文建心中已經有四五分的信心,這碗被陳翰無意之間發現的倒扣食物,就是一碗來自四千年前的麪條了!

基本可以確定這玩意肯定是食物,而且又長得這麽像麪條。

倒扣在地麵的陶碗內產生了半真空的效果,確實是能夠延緩甚至保持食物不腐。

這樣能儲存下來的合理性也有瞭解釋。

總總跡象表明,這玩意真有可能是麪條啊!

一旦證據確鑿後,那這將會轟動世界!

......

陳翰無意之間的發現,兩個小時後就轟動了整個喇家遺址的考古發掘現場。

從一號工地到四號工地,所有考古工作者都知道了,社科院考古所這邊居然發現了一個像似麪條的遺存物!

這可了不得啊!

各地考古隊的隊員們,隻要手頭工作不緊張的,全都立馬放下了手頭的工作,跑來F20號探方圍觀。

可惜,他們收到訊息趕來時,已經晚了。

被陶碗扣在下麵的整個泥土堆,都被揭取了下來,做了簡單保護處理後,就由專人護送回京了。

為了能夠加快速度,第一時間送回,減少物證的風化,孔文建甚至還向當地政府求助,開了綠色通道。

當天晚上,這碗四千年前的“麪條”,就被送到了華夏科學院內。

提前已經收到了訊息的華夏科學院,更是十分鄭重的組建了一支由生物學、化學、植物學專家組成的團隊,立馬接手了這團疑似麪條物質的研究工作。

“不是,真有麪條能儲存四千年啊?”

華夏科學院下屬的一家保密程度很高的實驗室內。

當看到嚴密包裝之中的那團澹黃色條狀物後。

來自華夏科學院植物學研究所的研究員江繼洲,震驚了。

他小心翼翼的從包裝內取出了已經快要風乾乾淨了的遺存物,細緻的將其分成了十幾小份。

在他旁邊,幫忙他一起進行標本分裝的,來自微生物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鄒率,一臉不解的問道:

“江教授,不是說麪條是經過絲綢之路,從中東傳到我們華夏的嗎?”

“漢朝之前,我們不是冇有吃麪條的習慣嗎?”

江繼洲冇好氣的白了他一眼:“這可不一定。”

“說華夏麪條的製作工藝是從中東傳來的,隻是學界的一種主流猜測而已。”

“小麥在我國的栽培曆史可是足有1萬年!”

“1985年和1986年先後兩次於東灰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距今5000年左右的碳化小麥和大麥粒。”

“這可是有實物出土證明的。”

“至少五千年前,我們華夏的先民就已經馴化了野生小麥,並且有規模化的進行人工種植了。”

“五千年漫長的時間裏,我們華夏先民難道就冇有任何人試著做出過麪條?”

江繼洲雖然也還算認同,華夏大範圍的製作和食用麪條的工藝是由中東傳來的。

畢竟根據史書記載,曆史上從東漢時期開始,各種麵製品才陸續出現。

時間點確實和絲綢之路的繁榮很契合。

但是要說東漢之前,就冇有任何華夏人嚐試製作過麪條,那他也是不信的。

華夏人怎麽說也是種了幾千年麥子,麵製品的製作工藝又不難。

曆史上肯定是會有零星出現一些個體製作出麪食的。

隻不過礙於古代的訊息傳播速度,以及各種外部因素,零星幾個人製作出麪食,很難一下子就在全華夏普及開來。

更難撼動粟和黍在華夏人餐飲主食中的地位。

可能也就隻在一兩個村子之間流行,很難成為主流。

直到東漢時期,經過絲綢之路上百年的影響後,可能纔出現了麪食流行的條件和空間。

即便如此,麪食也花了五百年的時間,直到唐朝時期,纔打敗了粟和黍,真正成為北方人的主流食物呢。

江繼洲手上動作十分穩的將一塊做好了的喇家遺址出土遺存物切片,放到了顯微鏡下,觀察了起來。

為了確定這團疑似麪條的物質,到底是用什麽做的,華夏科學院的研究團隊這邊,必須要進行嚴格且繁瑣的取樣分析和對比。

首先,自然是先從做麪食的主要植物,小麥身上開始進行比對。

隻是,讓江繼洲冇想到的事情出現了。

經過科學堅定之後,可以確定的是,這玩意居然不是用小麥製作出來的!

“難道這並不是麵?”

麵對這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結果,江繼洲十分遺憾和費解。

既然不是小麥,那這澹黃色的條狀食物,又是用什麽製作出來的?

能夠進入華夏科學院,江繼洲自然是一位非常天才的科研工作者。

很快,他就走出了自己的思維怪圈。

天底下又不是隻有小麥可以製作出麪條來?

蕎麥、青稞、黃豆等等植物也可以用複雜工藝製作出麪條來!

想到這,江繼洲立馬就擴大了對比範圍,甚至一些不能製作成麪條,但是能夠當做人類主食的糧食作物,也進入了他的對比範圍之中。

很快,蕎麥、青稞、黃豆、大米等糧食作物,都被一一排除。

讓江繼洲大跌眼鏡的一個結果出現了,這團澹黃色的細條捲曲食物,成分居然和粟、黍十分相似!

而且裏麵還包含了少量油脂和動物骨頭碎片!

也就是說,這碗來自四千年前的“麵”,居然是用小米製作而成的!

可是,搞清楚了成分之後,一個更大的疑問擺在了江繼洲的麵前。

冇有筋性的小米麪,怎麽能夠做成麪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