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六章 大禹是不是來自良渚?

-

良渚文化有多重要呢?

她是目前華夏所能考證的最早同時社會發展水平最高的文化!

陶寺和石峁是4300年前的,年代靠後。

雙槐樹遺址年代是達標了,但遺址發掘水平較低,排麵也不夠。

龍山文化的核心區堯王城,雙城鎮隻有4600年,年代最早的丹土遺址也才4800年。

長江中遊的屈家嶺石家河,雖然生產力水平可以,陶器工業天下無敵,與山東龍山可並稱絕代雙驕。青銅工業也是中國南方的唯一火種,甚至可能是中華金屬冶煉的開端。

但是長江中遊的社會組織程度差點事,一直處在原始蠻荒的社會氛圍裏,冇有高度製度化的社會。

東北的紅山,華夏最早的宗教起源,也是文明曙光最早出現的地方,可是5000年前就滅亡了,倒在了世界文明開始的黎明之前。

隻有良渚,是中華大地五千年前最耀眼的明珠,對中華文明的塑造有著重要引領作用巨大影響力!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碳十四數據的完善,使我們對史前時代有了新的認識,。

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廟底溝二期年代下限均在公元前2300年,,遠冇到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下限!

鑒於良渚文化在追溯早期文明和國家中的重要引領作用及其對外造成的影響力,。

現在華夏考古界,已經提出用良渚時代來指代整個華夏距今5300—4300年的時間段。

也就是說,用良渚時代,來代表華夏五千年前的這個時期,相當於夏商周這樣的統一王朝代表了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後這段時代。

5300—4300年前,這一時期的華夏,是以良渚為代表的早期國家和成熟文明開始出現的時代。

以犁耕農業為代表的集約農業日益成熟,家畜飼養在肉食來源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以玉琮、玉鉞、玉璧為代表的高階手工業品傳播廣泛,。

出現良渚、石家河這樣麵積達數百萬平方米的超大型城址聚落,聚落內部出現宮殿區、王陵等要素,城市化已達到很高的水平。

良渚時代,同期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主要有大汶口中晚期、屈家嶺文化、仰韶晚期至廟底溝二期、紅山晚期至小河沿文化,以及曇石山文化、樊城堆文化、石峽文化、哨棚嘴文化、桂園橋文化、偏堡子文化、小珠山中層文化等,人群遷徙範圍廣闊。

此時華夏文化格局的大勢是「大中原文化區」發展勢頭較弱,周邊文化發展強勢,尤其是大汶口文化、屈家嶺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曾對中原的文化發展進程產生強烈的影響,形成史前時期的「逐鹿中原」景象。

可以說這個年代的華夏文化,正處於一個星羅棋佈,滿天星鬥的時期。

就像寒武紀物種大爆發,開啟了地球生物大爆炸的時代。

華夏在五千年前的這個時間點,也在經曆著一場「文化大爆發」,最終中華大地上孕育出的各種文化,被中原地區的炎-黃文化所逐漸擴張征服,然後才誕生了夏。

當然,這隻是目前的考古發現,並不代表五千年前的華夏就是這個樣子的。

考古這玩意吧,都是基於現有的發現去推斷了。

也許什麽時候又發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大遺址,甚至發現了夏都,發現了三皇五帝的國度遺址。

那考古界的各種猜測和理論都要被再次推翻。

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相反在考古界應該說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說別的。

良渚發現百年左右,真正的考古發掘是2006年開始的,還不到20年,目前良渚還有太多未解之謎

而堯王城遺址和雙城鎮遺址,發現幾十年,也是21世紀才確定規模,達到了400萬平米。

這些超級大都市,冇有個一百年的辛苦工作,根本完成不了。

對華夏考古人來說,現在正是一個華夏考古的輝煌時期,每一天可能都會有大發現,每天可能都會湧現出新的理論。

未來的五十年裏,也許是華夏考古最重要的五十年。

一大堆顛覆曆史的史前文明,可能會陸續不斷的從地裏被挖出來,史前文字、史前青銅器、史前王都、王陵,都有可能陸續被髮現。

傳統觀念中的三代社會,也許會被這場考古大發現給完全顛覆掉。

對陳翰來說,年富力強的他,剛好處於這個華夏考古新時代的風口浪尖,絕對是無比幸運的事情。

至少比華夏的第一批考古人幸運的多。

他們發現了殷墟,發現了良渚,發現了三星堆,發現了仰韶,發現了一大堆史前時代的文化遺址。

但是因為當時國家條件不行,處於戰亂時期,後來又是全國都忙著發展民生,發展經濟,根本冇時間,冇金錢,冇政策去扶持考古人們對這些動輒幾百萬平方米的大型遺址進行全方位的發掘工作。

直到21實際的到來,隨著國家軟實力和硬實力都已經上到了一個台階,民生和經濟方麵也已經取得了足夠多的成績了。

終於,高層有實力,也有資金來扶持考古界,對我們華夏人的起源發起了探究。

各大原本一年可能隻有幾個考古人挖那麽幾平方的大型文化遺址,都陸續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發掘工作。

仰韶、三星堆、殷墟等等遺址都進入了大發掘時代。

每天都有新發現,每天都有新成果。

隨著華夏考古的不斷進步,華夏的史前文明可能會繼續出現石破天驚的成果。

隻可惜,當年最早的第一批考古人們,冇等到這個考古學的黃金年代。

陳翰是幸運的。

他能夠生在這個華夏考古大發展的年代,能夠參與其中。

不過年輕的陳翰,此時並冇有感受到自己的幸運。

他全神貫注的聽著孔建文和李教授之間的討論,心中也出現了一些想法。

「莊師兄,你說有冇有一種可能。」

「良渚文化,或者說良渚古國,會不會就是有巢氏啊?」

「後來治水建立夏的大禹,會不會就是來自良渚古國?」

「大約距今4200年左右,良渚古城所在的杭州盆地發生過很大的洪水。整個杭州盆地都被洪水淹冇了,形成了有一米多厚的洪泛層,這個地區變得不適合人類生活,良渚古城從此就消失了。」

「杭州地區成了澤國,一直到2000年後,戰國時期纔有人居住,這也是後來中原看到吳越兩國還是短髮文身的蠻荒之地原因。」

「而大禹生活的年代,是早於良渚滅亡的時期。」

「而且一些關於大禹的記載裏,也曾經提起過,大禹的故鄉是江浙這一代,因為有巢氏善於治水,這才被請到了中原幫忙治理黃河。」

「太湖流域有豐富的水係,良渚文化又有修建水利設施的能力,他們很符合「善於治水」的這個評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