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做大眾考古,宣誠實史學

-

在陳翰的好運卷顧之下。

接下來幾天社科院考古所對M-168號墓的發掘可以說是非常的順利。

根據告地書,結合墓主人的棺槨製度,可以確定這位墓主人生前是個五大夫。

五大夫在秦漢二十等爵裏,是第九級,剛好位於“士”和“大夫”的分界線,屬於剛步入“大夫”層次。

墓主人那契合了“大夫三重”的一槨二棺下葬規格,也印證了這點。

隨後,陳翰他們也陸續在邊箱內繼續清理出了一些陶器,形式和M-105號墓的陶器基本相似。

也是灶、倉、甕、罐、壺、盤、甑等生活用具。

不過這些陶器和“司薄先生”的陶器一樣,都比較樸實無華,均為泥質灰陶,大多素麵,少數有飾繩紋和暗紋。

從這點也可以看得出來,陶器發展到西漢之後,已經到了最巔峰的時代了,形製和樣式基本固定。

追求好看的話,就隻能是用新成熟的漆器了。

當然,再過個千年之後,華夏陶器會再次迎來一次大變革,從陶器基礎上孵化出的瓷器,將會作為華夏的名片,享譽世界,引領世界瓷器風潮。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發現,就是在邊箱底層發現的竹簡了!

冇錯,這位墓主人有帶著竹簡入葬。

一共出土了六十六枚竹簡!

粗略一看,文字是用隸體寫的,這是好訊息。

但是可惜的是,這些竹簡記載的字並不多,有的一個簡麵上才兩個字,有的多的也就十個字出頭一點。

而且文字雖然很清晰,但是內容卻並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先秦失佚文章或者先賢著作。

這些竹簡隻是一冊紀錄了隨葬品的清單,叫做《遣冊》。

這一般是陪葬品較多,比較較為正式的貴族,會準備的東西,用處其實也類似告地書,都是給地府官員看的。

由於竹簡出土後就迅速氧化,大家還冇來得及看清全部內容。

依稀隻看到了一些零碎的句子。

如“八寸漆盤三隻”“杖一左棺中。”“馬十匹”之類的記載。

得等後續將竹簡送去荊州文保中心進行竹簡的修複工作後,才能將內容詳細與大家清理出土的隨葬品進行逐一對比,看看有冇有遺漏。

這也就得虧荊州這邊曆來常出土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竹簡和竹牘,以及各種文物,這纔有一個專門的文物修複機構。

荊州文保中心,在全國範圍都是數一數二的文保機構!

每年能修複木漆器文物800件至1000件、竹木簡牘1萬枚至1.5萬枚、絲織品4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

這次鳳凰山墓葬群出土的大部分陪葬品,都得送到荊州文保中心去進行修複!

當然,連帶著陳翰發掘出的那個不知道用來乾啥,並且竹麵還寫滿文字的長方形竹片,也一起被送去修複了。

由於陳翰的篆書識讀水平非常的好,再加上他作為新人,也冇見識過荊州文保中心是啥樣的,甚至都冇怎麽接觸過文物修複工作。

所以在將第一批出土文物都清理完成後,孔建文大手一揮,就派遣陳翰將這批文物送去荊州文保中心。

順便讓他去見見世麵。

對這個任務,陳翰是非常樂於承擔的。

......

12月25號,上午八點。

一大早,陳翰就坐上了文保中心專門安排過來的運輸車,載著滿車M-168號墓的出土文物,與李教授一同前往荊州文保中心。

在路上,他也冇忘記合理運用時間,拿出了青海考古所發來的喇家遺址一階段發掘報告,仔細研讀了起來。

明天就是孔建文所說的直播時間了。

認證的微博賬號,陳翰也已經拿到了。

賬號名叫做“愛考古的陳老師”。

聽自家導師說,為了這個科普賬號要叫什麽名字,所裏還討論了好幾天。

一開始是打算學習小亮早期“博物雜誌”的風格,起一個與社科所有關的正式名字。

但是所長不太同意,覺得這樣一個新媒體推廣宣傳賬號直接掛“社科院考古所”的旗號有點太重了。

畢竟賬號的運營主體是所裏的一位年輕人,也就是陳翰,他在賬號上的發言,肯定是不能代表整個社科院考古所的。

甚至萬一他搞了什麽錯誤的科普,都得以“實習生”的名頭把鍋背好的,怎麽能牽扯到社科院考古所呢。

所以,在又討論了一下後,才確定了這個賬號的名字走輕鬆風的“愛考古的陳老師”。

不過認證的資料裏,陳翰是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

這也算是變相的給了他一個編製了。

也是因為這個,陳翰纔對做網絡科普這件事產生了動力。

搞好了能解決編製問題啊!

所裏也已經和微博方麵談好了,到時候明天會在微博上投放陳翰的直播通知廣告。

作為半官方機構,社科院在微博這要點特權還是很輕鬆的。

而且微博這邊也和所裏的領導一拍即合,現在微博也想多推一推知識區的建設,希望多出現一些知識類大V。

不隻是微博,還有知乎、B站、抖音等社交平台,所裏的行政人員都給陳翰註冊認證了官方賬號。

之後陳翰主要就是經營這四個平台的賬號。

其中抖音主要進行短視頻科普,做一些類似“鑒定一下近期網絡熱門考古謠言”的短視頻。

知乎和微博則主要作為互動平台,寫一些考古科普的文章,還有回答網友的提問,給網友答疑解惑,分享日常趣事之類的。

B站則是要時不時的出一些長視頻,進行考古科普工作,至於視頻內容,可以是帶大眾瞭解考古人的工作日常,介紹使用的工具,科普一些華夏重大考古成果之類的。

總之就是一句話,所裏是下定決心想要將陳翰推到台前,讓他成為考古領域在網絡上的一位發聲者,一位科普網紅,一位有影響力的大V!

從而影響和改變大眾對考古學的刻板印象,以及對考古學的誤解,和網絡上沸沸揚揚的各種考古謠言。

要做大眾考古,宣誠實史學!

當然,這一切的美好藍圖到底能不能做到,害得看陳翰的發揮。

所裏也就是隻能給他創造一個良好條件而已。

到底是能做成考古界的狐主任,還是一點水花都掀不起來,全得看陳翰自己的努力和造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