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四大天王有五個很合理吧?

-

“這幾位,都是我們荊州文保中心的專職簡牘保護人員。”

榮華很是自豪的挺起胸膛,指著正在從淤泥裏剝離竹簡的這幾個工作人員說道:“他們都很年輕,有兩位是去年才入職的。”

“雖然他們在入職之前,冇有接觸過任何考古相關的工作。”

“但是現在都已經成為了簡牘修複室的骨乾!”

雖然說,現在有一些高校已經專門開設了文物修複專業,但是招生水平非常堪憂,基本屬於無人問津,甚至大部分高考生都不知道有這麽個專業。

實際上,荊州文保中心,或者說全國大部分文物修複機構,在招募人手的時候,通常都是從化學、物理、生物、考古學、博物館學、美術等領域招人。

像之前修複那口彩繪漆棺的團隊,裏頭好幾個人就是美院出身的,負責彩繪,瀝粉貼金的工作。

國內簡牘修複領域的領軍人方北鬆先生,也是學分析化學畢業的。

真正從文物修複專業畢業並且入職各文物修複機構的非常少,大多還都在故宮博物院那邊。

“我們中心的文物修複人員,全都是自己培養的。”

“60多位技術精湛的文保工作者中,40歲以下的工作人員占七成以上,其中95後占三成。”

“我們采取師徒製培養人才,每個科室都有師傅帶徒弟。”

“在老師傅的言傳身教下,以老帶新,讓文保工作可以薪火相傳。”

榮華是真的為荊州文保中心能夠有一套獨立於其他文物修複機構,獨屬於荊州自己的傳承技藝,並且發揚光大而感到自豪。

華夏現代文物修複技術並不是憑空出現的。

最早其實是傳承於一批民國時期的文物“造假”和修複師。

雖然古代華夏冇有文物修複這個說法,但是確有一批人一直都在研究如何修覆文物。

稍微有點不光彩的是,這批人的目標是為了製造假古董,以假亂真謀取利益。

就像是現代社會裏那群辦假證,印假鈔的人一樣。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群造假大師們,為了能夠造出足夠以假亂真的文物,他們的文物“修複”水平也是非常高的。

文物的修複、彷古業在春秋時代就開始出現了。

到唐代已出現臨摹前人字畫等偽作之事。

到北宋時期已極為盛行,尤以彷造青銅器繁多,多以商、周真器作模式,器型、紋飾彷得相當逼真。

甚至現在不少出土的青銅器,都被鑒定出是宋代彷的...

而發展到清末時期,華夏的“文物修複”更是百花齊放,幾乎所有古代文物都有彷製,並且已經形成了四大派別,出現了一大批專業彷古高手。

被當時的古董商人們稱為京城派、蘇州派、WF派、西安派。

其中京城派,由清宮造辦處的大師們為主,在辛亥革命之後,出宮在清宮附近從事古器修複為生。

後來他們教出來的一批徒弟們,在建國後就進入了故宮博物館,成為了第一代的專業文物修複人員。

蘇州派,則是因為蘇州自明、清時期,就已成了彷古作業的基地,屬於底蘊夠深。

清末民國年間,蘇州彷古的銅器名匠更是名揚海內外!

建國後,這批蘇州派的大師以及他們的徒弟,很快就被江南的一些博物館招安了,其中南京博物館吃下了最大頭。

後來文物修複界,便以南京博物院和AH博物館為“南派”之源。

WF派,則主要是興於清中期,後來和BJ派基本融合了,同屬“北派”。

西安派就更不用說了,西安作為千年古都,在器物上偽刻銘紋這一塊,是最專業的,並且銘紋造假也是始於西安。

後來自然是被陝西以及中原地區的博物館招安了,成為了中原和關中地區的第一代專業文物修複人員。

唯獨,隻有湖南、湖北這邊的文物修複領域,也就是湖北博物館和荊州文保中心,是完全靠自己人襤褸篳路的開創出來的!

荊州文保中心漆木器的修複,一開始確實是學於故宮博物院。

但是很快荊州人就依托著湖北大量出土的楚簡和漆木器,自己研究出了一條基於現代科學手段的文物修複技術。

硬生生的在華夏四大派之間,開出了第五條路,並且迅速登頂,成為了國內乃至全球竹簡修複技術第一!

牢牢霸占住了簡牘和漆木器修複的一把手,坐穩了國內文物修複領域第二,隻在修複領域的全麵性方麵遜色於故宮文物醫院。

而這一切,不過用了四十多年而已,也難怪榮華會很驕傲自豪。

“簡牘的複原和修複這一塊,我們荊州文保中心就是權威。”

榮華得意的挑了挑眉毛,拉著陳翰湊近那幾個裝滿了淤泥的藍水箱,說道:“這些飽水竹簡,要非常非常小心的提取。”

“雖然從外觀上看還算完好,但是竹簡的內部結構已經被破壞。”

“而且軟的就和煮太熟了的麪條一樣,輕輕一用力就有可能斷成好幾節。”

“在清理剝離這些竹簡的時候,大家都經常開玩笑說,千萬不能手抖。”

“這一手抖,國家文物就又增加了。”

國家文物又增加了?

陳翰短暫的懵了一下,立馬懂了。

手抖一下,一根竹簡斷成兩根,三根,這文物可不就增加了嘛!

這有趣的說法,惹得陳翰忍俊不禁,笑著問道:“那之後呢,將竹簡從淤泥裏清理出來後,下一步應該怎麽做?”

陳翰十分識趣的冇有提出想親自動手試一試。

或者和這幾位正在從淤泥裏認真剝離竹簡的工作人員聊一聊。

萬一要是打擾到他們,真讓國家文物增加了,那可是罪人了。

反正這次參觀,陳翰是打定主意隻帶嘴巴不帶手的。

啥都不碰,啥都不摸,也隻和榮華交流。

不然稍有差池,樂事變壞事就不好了。

陳翰這幅謹慎懂事的樣子,也讓榮華非常滿意。

不毛手毛腳,不打擾工作人員,這纔是一個參觀人員合格的做法。

“接下來嘛,當然是要清洗了。”榮華咧嘴一笑,拉著陳翰就走出了這間充滿惡臭味的隔間,進入到了簡牘修複室的大工作間之中。

而在這間大工作間裏,三五個手上戴著藍手套的工作人員,拿著狼毫毛筆,正在對著一個個長方形的白色盒子忙碌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