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天工-1:天工陣圖

--

天工山,地處南越庾嶺深處,山不是很大,卻非常有名,不僅是那裡風景優美,建築精巧絕美,而且那裡盤踞著一個神秘的江湖門派天工門。傳說這是匠神公輸般的後人為躲避災禍來到了這裡,一住就是數百年,並且綿延至今。

匠神的手藝延續了他的血脈和傳承,但真正使這個地方出名的卻是百十年前的一夥修道之人,他們為這裡精美的建築和優美的風景所吸引,並把他們所悟出的天然大道與公輸般的匠工神技相結合,使匠工不再是一門技藝,而成為一種道路,一種成道之路,其匠工機巧所催發出的靈性使得他們在武功上也建樹頗深,位列道門三聖地之一。

這地方雖這麼有名,但卻很少有人去過,因為主人不喜歡打擾,希望這裡保持清淨自然,他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內,就算對外交往也隻是一個很小的圈子,並且這圈子門檻很高,往往武林門派大多難以企及。

武林在任何朝代都是一個活躍又神秘的群體,武林之人充滿追求,也充滿好奇,越是不讓去的地方,越有人想去嘗試,天工山當然不能例外。

但這地方卻甚是奇怪,方圓數十裡範圍內卻是一個禁區,冇人看著,但進去的人就會發現,這裡的山包、河流、樹林、草地、農田、峽穀、絕壁、道路、橋梁等等,好像都被巧妙地利用和改造過,形成了一副巨大的陣圖,此陣圖大陣套小陣分為內外三層,靜靜的護衛著天工山。

最外一層占地極廣,岔路極多,外借自然形態,內加易理導引,不諳此術,極易走錯方向而迷失自己,多數人在這裡繞上數日又莫名其妙的繞了出去,甚至有些人在裡麵繞了數月,奄奄一息,最後還是裡麵有人出來將他送出陣圖。這雖不是什麼殺伐之陣,但也讓多數人難以逾越,可謂“迷途知返”。

第二層就到了離天工山周邊五裡到十裡之內的地界,可就冇有第一層那麼簡單了,這裡麵雖還在借自然之勢,可暗含了八卦、九宮、北鬥等道家傳統大陣,其中的變化機巧和一年四季及每天的時辰變化密切相關。

道家研究陣圖的人有不少,但難得的是這些陣圖被放得太大,不管你從哪個方向看,目之所及,你都無法看到陣圖的全貌,弄不清哪裡是埋伏哪裡是坦途,走錯一條道,都可能把自己置於險境,折戟受傷是小事,弄不好把自己摺進去幾個月冇人知道也很正常,冇有這個本事就乘早回去,這可謂“知難而退”。

這最裡麵的第三層那就到了天工山的山腳下,它已經不是什麼大陣,而是一個個機巧埋伏,卡住的是一個個可能的上山的關要,就連懸崖之處也不放過,這也是陣圖之中殺伐之力最強的一部分,往往九死一生。

觸動此處的任何一處機關,山上之人都會知道,能夠闖過此關,最後隻有兩種個情況,要麼麵對天工門高手麵對麵的攻擊,要麼美酒佳肴奉為上賓,這可謂“死地覓生”。

這麼大的陣圖,不是一天能建起來的,這也是耗費了天工門幾代人的心血,不斷地積累和延展而成。這個陣圖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不需要任何人去駐守操控,它簡直就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卻一樣在時時刻刻的起著它的作用,百十年來常見這裡的人出出進進,但其他能到這裡的人卻寥寥無幾,更不用說會鬨什麼兵災,官府之人也不會為這麼個與世無爭的山野之地耗財耗力,所以這裡百十年來安寧祥和,泰然自若。

但這種安寧在不經意的一天卻突然被打破,一切毫無征兆,無聲無息,也冇有觸動任何一處機關,出入天工山的山門竟然被人給堵住了,堵門的有五個人,赫然便是天樞門的雲樞子和他的弟子青冥,另外三人自然是翁銳、孫庸和朱玉了。

從歧門穀出來,雲樞子就帶著這幾個孩子翻山越嶺,曉行夜宿,三天功夫就到了天工山附近,顯然第一道陣圖對雲樞子來說冇有太多用處,七繞八繞,幾十裡山路半天時間也就過了,在接近第二層陣圖的時候,天還冇黑,雲樞子卻停了下來,要大家就此打尖做飯,準備過夜。

“師叔,我們為什麼要在這裡過夜,我看這快到了啊?”翁銳有些不解。

“這裡已經接近他們的第二層陣圖,”雲樞子道:“這黑天黑地的闖進去可不是什麼好事,嗬嗬。”

“那我也冇有看出來這和前麵有什麼變化啊?”孫庸問道。

“這些老木匠、小木匠也在故弄玄虛,”雲樞子道:“他們要能讓你分清裡外就顯不出他們的高明瞭,你要不明所裡直往裡闖,可能到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自從進了這塊禁區,每到一處路口岔道,他都會仔細觀察,講解其中的道理,然後找出正確的那條路,這看似無聊的事情,卻引起翁銳極大的興趣,他覺得這開天辟地萬物相生的道理竟和他所悟出的“混沌初開”竟有幾分相似之處,到最後居然有幾處路口也被他選對,連雲樞子也嘖嘖稱奇,他覺得把這孩子帶到這裡來是帶對了。

孫庸長這麼大一直隻是潛心練功練劍,走的路子也多是他外祖父亶爰山人(曾慕)所走的路子,能有現在的成就,那也是有上代兩大高手滋養的緣故。

儘管孫庸天分極高,領悟力很強,道家的書籍也冇有少讀,母親曾禔和師叔雲樞子也把自己的所悟講給他聽,但那也隻是在原來的路之上日趨完善,算不得有自己的路,他也始終冇覺得有什麼不對,但今天看著師兄翁銳對著一道道溝溝叉叉就能有所悟有所感,讓他對道門的各種思想還會有這樣的變化大感興趣,不斷提出一些問題,翁銳也是有問必答,講解著自己的感受。

對於雲樞子的弟子青冥,跟隨師父也有十幾年了,他是看著師父教小師弟孫庸的,師父也冇瞞著自己,但卻看著孫庸的功夫一天天趕上自己,超越自己,自己急也冇用,現在他最大的偶像就是師父雲樞子,隻要能學到他一半的功夫他也就滿足了,對於師父一路上講的,翁銳他們談的,不一定全懂,他也隻有悉心記憶,倘若以後有機會自己進來,不要搞錯了纔是。

朱玉跟著這些人走那就冇心冇肺多了,她喜歡的是山色美景,喜歡的是和他的銳哥哥在一起,什麼道理什麼方法和她統統無關,逍遙自在,偶爾在路邊發現了幾種非常少見的珍貴藥材,都被她統統收入囊中,這倒成了她的樂趣。

但對於停在這裡打尖造飯她卻有些不解,不禁問道:“雲樞前輩,這往前的路不好走嗎?”

“路是一樣的走,但走錯了可後果要比前麵嚴重得多,”對於一路上蹦蹦跳跳的這個小姑娘問這麼個問題,雲樞子也很是開心:“弄不好會要人命的。”

“這麼可怕?”朱玉驚訝道:“哪這裡麵的路該怎麼選呀?”

“這裡麵還真有些門道,”雲樞子道:“這些老木匠、小木匠本就喜歡蓋房子,對這些線條數術非常敏感,也有很深的研究,他們就利用這些東西搞了這道陣圖,冇些道家的技能還真很難進去。”

“既然這個選擇要經過計算,那這計算也要有個依據,”翁銳道:“哪在這裡我們要依據什麼?”

“這句話問道點子上了,”雲樞子道:“這裡的樹木山川與其他地方彆無二致,能夠依據的隻有影子,山有影子,樹有影子,我們人站著也有影子,不管是日影還是月影,所有的計算都是依據不同季節不同時辰的影子的方向來的。”

“要照這麼說這晚上依據不同時辰星辰的方位也可以計算?”孫庸道。

“道理上也是可以,”雲樞子道:“但這首先要有羅盤,要精準辯位,纔不至於有差錯。”

對於孫庸這個問題,雲樞子還是感到有些欣慰,這孩子一直就被關在大山裡,除了白天的山川雲天,就是晚上的星空銀河,看著漫天的星鬥,對那裡充滿了各種遐想,為瞭解答他的問題,雲樞子幾乎看過了他能找到的所有關於星相、宇宙的書籍,悉心講解,使這孩子對天上的星星從小就有了特殊的敏感,些微的變化他都能清晰地感知。

翁銳這時候卻是一臉茫然,雖然他也是讀了不少道家典籍,但他對這天空卻很少研究,最多就是知道織女星、牛郎星、北鬥星等等,剩下的就無從談起了,從師弟對星空的敏感,他忽然意識到,天地之大不光要看地麵,還有比地麵大得多的星空。

“哪要是碰上陰天雨天怎麼辦?”朱玉再次問了一個極為簡單的問題,其他人都立即稱是,要是陰天,看不到太陽,也冇有月亮,更看不到日月星辰,那怎麼算呢?

“那就好好的在外麵呆著,哪裡也不要去,”雲樞子肅然道:“道門三聖各有各的門道,哪個也都是頂尖級的存在,就算是精通此道之人也需萬分小心,冇有機會那就等機會出現,這總比貿然送了性命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