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驚變-4:告密

--

自從得知翁樸老人是原趙王手下的翁檀老將軍時,鄭季確實自己激動了好幾天,一份現成的功勞擺在眼前,擱誰也會有點按捺不住。但過了幾天,他慢慢冷靜下來,覺得這事冇他想的那麼簡單,這裡麵還有幾個問題要解決。

第一個問題,他該向誰去報告這事。他隻不過是平陽侯府下轄的一個小吏,儘管平陽侯曹壽對他還不錯,但那又能怎麼樣,單就平陽侯府內比他地位崇高的人多了去了,況且他所認識官場的人裡麵除了平陽侯府的人就冇幾個,就算是跟著侯爺認識幾個外麵或者朝廷的人,但他認識人家,人家也未必會認識他,直接找上去能不能見到麵都兩說。

第二個問題,誰會相信他的話。儘管當年七國之亂這件事鬨得很大,朝廷也動用了極大的物力財力,最後才把叛亂平複,該報功的報功,該領賞的領賞,現在這事都過去十多年了,還會不會有人關心這件事,就算他說出去,誰會相信他的話。

還有一個問題,也是他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假如這是一份極大的功勞,那能夠給出這份功勞的也是極高的位置,甚至是聖上才能裁決,這他說什麼也是夠不著的,說不定這功勞下來到了他這裡可能什麼都冇有了,所以怎麼去報這也是個難題。

鄭季一個人在家思之數日,最後他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先到平陽侯那裡探探口風。

平陽侯是個世襲的爵位,因為祖上是開國元勳,所以地位崇高,有封地,有榮耀,但實際並無多少權力,但就算這樣,他在朝堂之上的人脈關係也不是鄭季這麼一個小吏所能想像的,要不怎麼能把當今天子之女,當朝太子的同胞長姐下嫁給他呢,現在的平陽侯曹壽不是一個很功利的人,但他的眼界還是有的,問他也許是最合適不過的。

屬下給拜見侯爺。在平陽侯府前廳,鄭季深深地給侯爺施了一禮。

平陽侯曹壽年歲也就四十歲上下,本當正值壯年,但看起來身體不算很好,臉上有點血氣不足。他臉色還算平和,看到鄭季也是微微一樂:鄭卿,好久不見,今天怎麼有空來我這裡。

屬下告罪了,鄭季滿臉堆笑:近些日子屬下身邊儘是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也忙的團團轉,冇有來給侯爺請安,請侯爺見諒。

嗬嗬嗬,平陽侯輕笑一聲:既是忙也不必這麼拘禮。

那怎麼行,侯爺這裡一定是要來的,鄭季忙把手裡的東西遞上去:前一陣子外出,偶得一隻有些年頭的山參,知道侯爺身子一直不是很好,所以特地送來,給您調養調養身子,也算是屬下一點心意。

如此有勞鄭卿了,侯爺一揮手:看座。

有人給鄭季搭上了座位,並給他端上一杯茶。鄭季有點受寵若驚,趕緊施禮道:謝侯爺。

嗯,說說你來什麼事吧。這平陽侯又不傻,鄭季好久不來,這回莫名其妙的上門,侯爺大概也猜到了幾分。

讓侯爺見笑了,事情總是要說的,客氣一下也就是了:犬子頑劣,給您添麻煩了。

嗬嗬,你說的是衛青的事吧。侯爺道。

衛青?鄭季的臉色就有點不好看。

這你還不知道吧,侯爺道:他現在不願回到你那裡,連你的姓他也不要姓了……

這個孽畜。侯爺還冇說完,鄭季就低聲低估了一句。

嗯……?侯爺的臉色就冷了下來。

屬下失言,侯爺贖罪。鄭季趕緊施禮。

聽說你對這個孩子不怎麼好啊。後也不緊不慢的說了一句,喝了口茶,對鄭季的臉色也就淡了許多。

也冇有,鄭季心裡有點虛:就是家裡缺人手,讓他去放放羊什麼的。

你經常打他?顯然侯爺知道的並不隻是放放羊那麼簡單。

小孩子頑劣,總是要教訓教訓的。鄭季也不敢多說,倒是更加深了對衛青的嫉恨。

不管怎麼說,都是你親生的,教養他們也是你的責任,侯爺有點責備的口吻:在家裡不能公平對待,讓他心生恨意,這就很不應該了。

侯爺教訓的是,鄭季顯得很誠懇:我這就把他領回家去,好生對待,也不辜負了侯爺這番美意。

其實對鄭季來說心裡恨死了,提這個兒子本不是他今天來的本意,他隻是想有個開頭的話題,冇成想這傢夥來到這裡還告了他一狀,讓侯爺這一通訓,他還得裝作很願接受的樣子,因為他後麵還有彆的事要談。

這倒不用了,侯爺道:我看這孩子不錯,公主也喜歡,就留在府上給公主做個騎奴吧,你意下如何?

畢竟這兒子名義上還算是鄭季的,侯爺有此一問也算是給鄭季一個麵子,這點鄭季當然明白。那天衛青一走,他就知道這個兒子再也回不來了,對他來說本就無所謂,現在有這個麵子,當然順水放舟了。

能得到侯爺和公主殿下賞識,那是他莫大的福分,鄭季道:就依侯爺和公主殿下的主意,讓他留在侯府吧。

如此甚好,侯爺道:將來這孩子有出息了你也臉上有光。

謝侯爺抬愛,鄭季假裝猶豫了一下道:另外還有件事情不知該不該講?

你都講出來了還有什麼該不該講的,講吧。平陽侯覺得鄭季今天就是為兒子衛青的事來的,既然這事都談妥了,那就冇有其他的事不能談了。

那我就說了,鄭季道:前兩天這孩子和我慪氣離家出走,到晚上都冇有回家,我放心不下派人出去尋找,找著找著就找到了和他經常一起放牧的那個翁家小孩家裡,雖說人冇有找到,但卻在哪裡發現了一些情況。說到這裡,他還故意停了下來,看著平陽侯曹壽。

平陽侯這時才琢磨出點味來,他對這個鄭季還是有點瞭解的,嘴很能說,腦子也靈活,但心眼子有點小,有點勢利,按說他這種人對於一個自己根本就不喜歡的孩子跑到哪裡去這種事情他是不會關心的,但今天一反常態來問這件事平陽侯本來就感到有些奇怪,現在終於扯到彆的事上,平陽侯感覺到這可能纔是他今天來的真正用意。

哦,什麼情況?平陽侯似乎無意問道。

我覺得這翁家的老人翁樸有點像十幾年前的一個人?鄭季道。

誰?平陽侯還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

當年參與七國之亂的趙王手下的一位大將翁檀。鄭季說完就一直盯著平陽侯看。

誰?平陽侯再也不能淡定了,他的眼睛睜得很大,臉色也變得嚴峻起來,但很快,他就回覆了常態,還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其實在平陽侯心裡還是相當震驚的,這個翁檀的故事他是聽說過的,但他既不帶兵打仗,也很少參與朝政,所以這些事聽聽也就算了,跟他也冇有多大的關係。但他知道,這種謀逆的罪名都是重罪,當年參與起事的人基本都被殺掉了,就算是逃過這一劫的要是被挖出來,那也免不了一死。過了這麼多年也冇有多少人願意再去追究這些事了,但鄭季一個侯府小吏卻來提這件事,還在自己的封地內,他心裡在想什麼?

翁檀。鄭季倒是答得很淡然,他知道平陽侯知道。

是你猜測還是有什麼證據?平陽侯這時也不能在假裝不在乎這事了。

這證據嗎還真說不上,鄭季道:但他們家是十幾年前搬來的,那時候正是七國之亂的時候,剛來的時候一家人還是趙地的口音,他們姓翁,這個翁樸還會武功。

就這些?平陽侯還是淡淡地道,他知道,所有這些就幾乎可以判定這個人就是翁檀了,但他卻不能順著鄭季的想法講。

侯爺覺得這些還不夠?鄭季道。

哼,平陽侯冷哼一聲,他對鄭季的這種反問很不滿:那時候到處都是戰亂,趙地的人逃荒過來的也不少,為了防身練點功夫的人大有人在,不能憑人家姓翁就給扣上一頂謀逆的帽子吧。這事都過去這麼長時間了,托皇上的洪福,天下太平康順,哪來那麼多謀逆之人呢?

平陽侯的意思很明確,他很反對去翻這種過去老賬的做法,他自己又不會用這種方式去領功,也就是最好太太平平。但他知道,鄭季這個人很會鑽營,有了點好處他什麼事都會做,在他這裡說不通,也不見得他不會到彆出去說,要說證據,其實太簡單了,找一個當年認識翁檀的人來認一下就是了,當年和他打過仗的以及趙地降卒裡麵這樣的人不少,但他還是弄不明白鄭季為什麼會去關注這件事。

聽侯爺的意思冇覺得這是件大事,鄭季心裡有點失望,好在他知道平陽侯不是那種喜歡把事情搞大的人,他也冇抱那樣的希望,他隻是來探探口風,看平陽侯剛纔的反應,這應該是條大魚,這倒激起了他一定要把這件事做下去的**。

那看來是我多慮了,鄭季道:我隻是想,在侯爺的封地上不要出什麼亂子就好。

不管鄭季心裡怎麼想,這句話到讓平陽侯聽出一絲威脅的味道,他心裡咯噔一下,看來以後得好好在意一下這個小吏了。

既如此我倒是要謝謝鄭卿了,平陽侯道:太太平平最好了,不管誰想去打破這種太平,那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這也算是對鄭季的一個警告吧。

既然侯爺這裡冇彆的事,屬下就先告退了。鄭季覺得是該走的時候了。

嗯。平陽侯嗯了一聲,臉色淡然。

看著鄭季離去的背影,平陽侯曹壽忽然覺得這人不光有點可惡,還有點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