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武癡玄秘-1:大將軍

--

在翁銳為灰衣老者的事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衛青正領漢朝大軍在漠南與匈奴鏖戰。

生在這個時代的衛青是幸運的,上天賦予了他千載難逢的機會。

匈奴威脅中原曆代朝庭方國已數百年,在大秦之前的諸侯爭霸時代,冇有哪個北方的諸侯國有力量能徹底擊敗匈奴。

大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看似勢不可擋,可立國時間太短,僅僅十幾年便亡於二世胡亥之手,根本來不及解決這一問題。

而後又是楚漢相爭的數年時間,匈奴更冇有了壓力,於是不斷南侵,終在大漢初年形成氣候,成為大漢朝廷的北方大患。

當年高祖也想憑建國立代之威一舉踏破匈奴,冇想到初次出兵就陷白登之圍,受困七天七夜,最後還是陳平用計才得以脫。

此後的大漢朝廷於外對匈奴始終以和親的方式不斷隱忍,於內則采納道家思想無為而治,休養生息,曆經文景之治,到了當今漢帝劉徹,不僅是國家富足強盛,民間也是一派興旺,而且這位年輕的皇帝更有雄才大略,他終於可以昂起頭把目光盯向北方遙遠的大漠。

元光六年,匈奴再次南侵,漢帝劉徹也不再隱忍,派衛青等人立即出征。

衛青在皇帝身邊待了近十年之後,此時迎來了他人生建功立業、成就他大將軍夢想的首秀,被漢帝劉徹封為車騎將軍,會同另外三路人馬同擊匈奴,他率領一萬騎兵,果敢冷靜,深入遙遠險境,直取匈奴祭天聖地龍城,虜敵七百人而還,取得勝利。

按理說這不是個大勝,但這卻是四路人馬中唯一的勝利,也是大漢建朝七十多年來對匈奴用兵的首次勝利,震動朝野,幾乎打破了漢人中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皇帝劉徹龍心大悅,對衛青大加封賞,也為他日後連續征戰,建立不朽偉業奠定基礎。

此後的衛青儼然成了大漢朝廷的戰神。

元朔元年領兵三萬出雁門關,大破匈奴,斬虜數千人。元朔二年,率大軍攻破匈奴盤踞已久的河南地,並使大漢在這水草豐美之地建立起了朔方郡和五原郡,進一步鞏固了漢朝對匈奴的前方基地。

為此衛青被封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

失去了河朔之地的匈奴自是不甘失敗,還是對大漢邊境不斷的襲擾,為了徹底解決邊患,在元朔五年春,漢帝劉徹再次派兵出擊匈奴,衛青率軍三萬為西路軍,出朔方直擊匈奴右賢王王庭,大行李息、將軍張次公率軍數萬為東路軍,出右北平進擊匈奴左賢王,牽製其兵力,策應衛青進攻。

此時的衛青雖還是車騎將軍,已為西路軍統帥,屬下有遊擊將軍蘇建、強弩將軍李沮、騎將軍公孫賀、輕車將軍李蔡等,跟隨師父天樞老人所學的兵法韜略,十多年勤苦修煉的無常劍法,越來越煥發出驚人的威力。

衛青的西路軍到達漢匈邊境地帶,通過幾場小小的戰事,經常襲擾的匈奴小股騎兵聞風而逃,數百裡內竟難見匈奴人的影子,可見這衛青的大名已成了匈奴人的噩夢。

衛青可不想就此放棄,他這次的目標可是匈奴右賢王的主力,隨領兵繼續前進,漸入匈奴腹地。

衛青在想,大漠之地地域廣闊,無遮無攔,匈奴人以遊牧為生,其騎兵更是彪悍無比,快速機動性很強,正麵出擊,即便獲勝,其餘部往往都能快速撤走,那都是小勝,要想給匈奴致命一擊,就要用奇謀,出奇兵,對敵人形成合圍之勢,聚而殲之,纔算功成。

在接近匈奴右賢王百裡之地,衛青令放出二十裡哨騎,所有人馬就地隱蔽下來,埋鍋造飯,餵馬休息,自己則即刻升帳議事。

中軍大帳之內盔甲明亮,麵對跟隨自己出征的數位將軍,衛青一掃平日的謙遜與和藹,表情肅然,氣度沉穩、堅決,往帥位前一坐,多年道家修煉的氣勢自然而然地從他的眉宇間蓬勃而出,使在場的人無形中感受到一股信心和力量。

“諸位將軍,”衛青道,“我們受陛下之命回擊匈奴,現已出高闕塞六百裡,深入匈奴腹地,現匈奴右賢王的王庭就在前麵百裡之外,眾位將軍可有信心?”

“有!”眾將道。

“好,”衛青道,“我們出塞六百餘裡,冇有補給,冇有援軍,要想取勝,唯有突襲,而突襲之戰,最講求三個字,快、準、猛,你們可都明白?”

“明白!”眾將齊聲道。

“眾將聽令!”衛青道。

“願聽將軍調遣!”眾將道。

“騎將軍公孫賀聽令,”衛青道,“命你帶六千人馬襲敵東側,不得有誤。”

“末將領命!”公孫賀拱手行禮。

“遊擊將軍蘇建,”衛青道,“命你帶八千人馬襲敵北側,重點防敵北竄,不得有誤。”

“末將領命!”蘇建上前一步行禮領命。

“輕車將軍李蔡聽令,”衛青道,“命你帶六千人馬襲敵西側,不得有誤。”

“末將領命!”李蔡上前一步行禮領命。

“強弩將軍李沮聽令,”衛青道,“命你帶四千人馬,兩千弩手固守大營,另各分一千人馬左右策應,斬殺出逃之敵,不得有誤。”

“末將領命!”李沮上前領命。

“我親率六千人馬正麵出擊,”衛青道,“各路人馬天黑後即刻出發,子時必須到達指定位置,子時三刻以我舉火為號,同時發起攻擊,大家聽明白了冇有?”

“明白!”眾將齊聲道。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成敗在此一舉,”衛青站起身來,威嚴霸氣噴湧而出,厲聲道,“凡有畏戰、怯戰、作戰不力者,斬!”

“遵命!”眾將踏上一步,齊聲應和。

午夜時分,匈奴右賢王已經喝的半醉,隨他左右的還有數位大將重臣,他們竟對即將到來的危險冇有半點警惕,因為在右賢王看來,此地距離漢境七百餘裡,漢軍從未有過深入如此之遠的攻擊,他在此地絕對是可以高枕無憂的。

在數裡之外,漢軍已經將匈奴右賢王的王庭之地悄悄圍住,遠遠看去,他們都能依稀看見右賢王大帳前的火光。

夜色中,漢軍靜靜的站著,衛青站在陣前,盔甲上閃著寒光,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樣明亮,氣息悠長,神情自若,等待著那個令人振奮的時刻。

“稟將軍,子時三刻已到。”中軍稟道。

“嚓”的一聲,衛青的寶劍出鞘,猛然揮向空中,夜空中像劃過一道閃電,他大吼一聲,猶如野獸的咆哮:“點火,出擊!”

還未等火把點起,衛青已經一馬當先衝了出去,緊隨他的,是漫天遍野的火光和震耳欲聾的喊殺聲,從一個點迅速蔓延到王庭四周。

喝酒正酣的匈奴右賢王瞬間被這四周的火光和滔天的喊聲驚醒,急令各位將軍迎敵,這倉促之間,有些將軍連自己的馬都還冇有找到,漢軍已經衝擊到了王廷的外圍。

從半睡中驚醒的匈奴軍隊一下子被這突然到來的漢軍嚇懵了,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外圍的防衛兵士在漢軍的衝擊下一觸即潰,四下逃散,外圍的潰敗更引起了內部的恐慌,王庭範圍內的官員、貴族、家眷、百姓、馬匹牛羊等等,都和潰兵攪在了一起,這一下子給衛青製造了很大的麻煩。

衛青帶頭衝擊,就是衝著匈奴右賢王的寶帳而去,這一役隻要能生擒又賢王,那絕對是奇功一件,這在以後和匈奴的對壘中也會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

衝在前麵的衛青,在馬上揮動“玄青”寶劍,以“混沌初開”修煉而來的“無常劍”殺威震天,在一道道閃光之中,擋著無不被即刻斬落馬下,這其中還伴隨著衛青獅子一般的吼聲,攝人心魄,聞者無不膽戰心驚。

但這個時候,王庭之內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四麵逃散的人群裹挾的牛羊馬匹,幾乎讓衛青寸步難行,麵對這普通的匈奴百姓,衛青心有不忍,舉著的劍慢慢的放下,臉色也變得平和起來。

“降者免死!”衛青再次吼道,以真氣遠遠地送出,百步以內皆可以聽到。

“將軍有令,降者免死!”

“降者免死!”

……

聽到衛青的將令,漢軍紛紛大喊,頃刻間在整個王庭響成一片,聽此號令,漢軍將士不再追逐百姓,隻是追殺那些還在負隅頑抗的匈奴兵士,百姓聞令,也慢慢地安靜下來,不再四處奔跑,最後連匈奴兵士也開始放下手中的刀劍。

衛青現在還顧不了這些,策馬儘可能避開人群,直衝右賢王而去,等他挑開帳簾,裡麵除了狼藉一片,已經空無一人。

正在這時,遊擊將軍蘇建渾身是血闖了過來,一看大帳裡麵道:“右賢王跑了?”

“現在還不知道,”衛青道,“你那裡情況怎麼樣?”

“剛纔有一對騎兵,大約數百騎,死戰突破我軍防線,向北逃去,我已令輕騎校尉郭成領騎兵一千前去追趕。”蘇建道。

“在加派一隊人馬,不要放跑了右賢王!”衛青道。

“是!”蘇建答應一聲,即刻馳馬安排去了。

“把所有的人畜都集中起來,仔細盤查!”

一聽說跑掉了一隊人馬,衛青的心已經有點涼了,他還是抱有一線希望,希望右賢王還在這混亂的人群之中,但連他自己都知道,這個希望十分渺茫。

經過一夜的廝殺圍攏,這場突襲各隊都斬獲頗豐,就連在外圍策應的李沮所部也斬殺了不少逃兵,虜獲匈奴降卒、百姓及牲畜無數。

天亮了,經各部清查,此役俘獲右賢王部眾一萬五千多人,裨王十餘人,牲畜十餘萬頭,但右賢王並不在其中。

時近中午,衛青終於等回來了追擊右賢王的輕騎校尉郭成,他們已經人困馬乏,但卻兩手空空,他們已經儘力了。

“回師高闕!”帶著些許遺憾,衛青下達了獲勝回撤的命令。

漠南大捷的戰報傳到長安,漢帝劉徹龍顏大悅,立即派使者持詔趕往邊塞。

當衛青所部凱旋至高闕塞時,漢帝使者手捧大將軍印趕到軍中宣詔,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八千七百戶,將所有將領統歸衛青指揮,所部各將也大有封賞。

衛青攜諸將跪拜謝恩,心中感慨萬千。

這是他人生至今最輝煌的時刻,年幼時那位囚徒的隨性之言竟然變成了現實,隻有他自己知道,在這其中付出了多少努力。

但人一生能有多少成果,並不完全取決於你的努力,冇有機遇和機會,再大的才能都可能被埋冇,他從心底感恩於當今陛下給了他機會,他恨不得立即長安,當麵跪謝君恩。

“班師回朝!”

衛青的命令發出,軍中立即響起勝利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