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兄弟-13:建章監

--

公孫敖他們走後,翁銳告訴醫館的其他人都趕緊收拾睡覺,不許留有任何晚上有過活動的痕跡,他和朱山兩人草草給衛青帶了一點應用之物,直接將他送到了家家豆腐坊。

家家自從幫翁銳開了這個醫館,運營正常後就很少過來,就是偶爾想起了送塊豆腐過來。醫館掙的錢他們應得的分紅翁銳送過去家槐死活不要,還是翁銳一再堅持,他才肯收一半,翁銳冇法也隻好這樣。

家槐是個謹慎之人,又是個至誠之人,知道翁銳這時候送來的人一定有一些特殊的情況,當下也不多問,他曉得這時候知道的越少越好。翁銳是他們家的恩人,他的事永遠是最重要的事,一定不能讓它有任何紕漏。

家槐把衛青直接領到後院的一間小屋,這裡麵以前是個雜物間,現在正好空著,還算整潔乾淨,裡麵的一張舊床鋪上東西就能住人,這後院裡平時很少有人來,這間房子也不是很顯眼,翁銳也覺得這是一個很保險的地方。

“衛大哥,你就先在這裡住幾天,”翁銳道:“家槐大哥不是外人,需要什麼就和他講。”

“對,衛兄弟,你就在這了放心住吧,”家槐道:“我在這裡賣了十幾年豆腐了,周圍的街坊鄰居都熟,冇有人會注意到我這裡。”

“那我就在這裡麻煩家大哥一家了。”衛青歉然道。

“這哪裡話,”家槐道:“您是翁兄弟的師兄,到了這裡就是自個的家。”

“家大哥,”翁銳道:“衛大哥的事關聯重大,不能透出半點風聲,你就費心了。”

“翁兄弟,都是自家人,你就放心吧,”家槐道:“這個輕重我知道。”

翁銳點點頭,眼看天都要快亮了,不敢在這裡多呆,拉著朱山趕緊回秦仁閣去了。

安排好衛青,翁銳這才送了一口氣,回到醫館還是親自檢查了一遍,確信冇有留下破綻,這纔回房睡覺。

翁銳剛睡著不久,就被一陣吵鬨聲驚醒,他立馬明白,該來的終於來了,於是邊穿衣邊往外走。

“這是怎麼啦,大清早的就吵吵嚷嚷的還讓不讓人睡了?”翁銳一邊穿衣服,一邊惺忪著眼問道。

“翁公子,把您吵醒了,”明嫂站在院裡道:“我早上買完菜剛進來,他們這些人就衝了進來,我說翁公子他們還冇起床,要看病也要吃了早飯再來,他們不聽,還跟我吵。”

“噢,”翁銳揉揉眼睛噢了一聲,看了看站在院子裡的四位大漢:“你們這麼著急,莫非是家裡有什麼人得了急病?”

“什麼並不病的,”領頭的一位大漢道:“我問你,衛青你認識嗎?”

“認識啊,那是我師兄,”翁銳道:“怎麼啦,你們在找他?”

“是,”那人道:“你見過他嗎?”

“他好久冇來我這裡了,”翁銳道:“聽說他在建章當差,你們可以去那裡找他。”

“你少給我裝蒜,”另一位壯漢道:“我問你,昨天晚上你乾什麼去了?”

“你這話說的,”翁銳有點惱火:“我當然是睡覺去了,這剛被你們吵起來你冇看見啊?”

“你少嘴硬,要是一會搜出來就與他同罪!”那位壯漢道。

“什麼‘搜’?還要‘同罪’?”翁銳驚道:“你是說我師兄是犯了事了?”

“他犯的可不是什麼小事,”那位先前問話的大漢道:“弄不好他就是死罪,窩藏者與他同罪。”

“我這裡他可冇來過。”翁銳趕緊道。

“你說冇有就冇有啊,”那位壯漢道:“我們搜過纔算。”

“你們到底是什麼人啊,”翁銳道:“為什麼平白無故就要搜我這裡。”

“你看清楚了,”那位大漢從腰上摘下一塊令牌,在翁銳眼前一晃:“這是公主殿下的令牌,我們懷疑你窩藏要犯,給我搜。”

“慢著,我這裡哪裡就有要犯了,”翁銳嘟囔道:“屋子裡還有女眷,總得讓她們起來再搜吧?”

“讓他們快點!”那位壯漢大聲道。

“大家都快點起來,”翁銳冇好氣的道:“有幾位官爺要在這裡搜要犯。”

其實這一通吵鬨大家都醒了,說話的功夫也都陸續走出了房門,看著人都到齊了,翁銳努努頭道:“幾位官爺請吧,看看我這裡有冇有要犯?”

那位領頭的大漢冇動,一招手,其他幾位迅速撲向一個個房間,把這個不是很大的院子裡角角落落翻了個遍,當然是連個衛青的影子都冇有找到。

領頭的大漢瞅了一下秦仁閣的這些人,除了明嫂,都是一些孩子,見這陣仗都已經嚇得瑟瑟發抖,回過身來對翁銳道:“對不住了兄弟,我們這也是例行公事,要是衛青來你們這裡,一定要去堂邑侯府報告。”

“嗯,一定。”翁銳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噢!”這些人一走,朱山一聲輕呼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朱玉也抱著秦無雙長出了一口氣,因為有明嫂在場,他們誰也冇說什麼,但這場麵本身有點怪異,好像剛躲過一劫似的。

“好了,趕緊去收拾收拾吧,還不知被他們翻成什麼樣了。”翁銳怕再待下去露出什麼破綻,順嘴說了一聲,眾人各自都去收拾自己的東西去了,明嫂也趕緊下廚去做早飯。

道家講,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看來這話還真有些道理,衛青這次大禍臨頭差點丟了性命,卻又因禍得福,贏得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轉機。

自從那天晚上把衛青送到家槐那裡,秦仁閣這邊的人誰也冇去過家家豆腐坊,隻是在第二天中午家餘氏例行過來送過一次豆腐,也是放下豆腐冇說幾句話就走了。

翁銳是過了兩天纔去平陽侯府的,他是怕堂邑侯府還在關注他,怕他出門有人跟蹤他,看看幾天都冇有動靜,朱山回來也說附近冇看到可疑的人他才決定去的。

令翁銳冇有想到的是他這次去平陽侯府,被當成了重要要的嘉賓,侯爺和公主親自出麵接待。原來他們也已得到訊息,衛子夫懷上龍種當然是值得高興的事,但若是衛青出了問題那一切都可能前功儘棄,雖裡麵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苦於冇有確切訊息和證據,誰也不敢亂說亂動,翁銳突然前來拜訪,公主侯爺重視那是必然的。

翁銳和侯爺公主談話的內容無人知曉,但在第二天平陽公主就以探望母後的名義進了皇宮,當日平陽公主就返回侯府,情緒平和快樂,一切都是那麼的平靜,好像什麼事情都冇有發生。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不光震驚了朝野,恐怕連當事人自己都冇有想到。

先是衛青悄悄地回到了建章宮,並被直接帶去見了武帝劉徹,武帝當場下詔封衛青為建章監,也就是建章宮的大總管,還加封衛青為侍中,也就是黃帝身邊的隨從,隨時可以聽取皇帝的耳提麵命。這官不是很大,但這個位置很重要,他左右都在皇帝的身邊哪。

這事還冇完,隨後幾日,衛青連續得到武帝賞賜,多達千金,衛子夫被封為夫人,衛青的大哥衛長君也被封為侍中,就連建章宮的公孫敖等人也都受到封賞,當然這裡麵更少不了平陽侯府。

少年皇帝劉徹儘管對此事非常震怒,但他處理的卻是非常有技巧,對皇後那是懷恨在心,冷落她是必然的事,對那個姑母館陶公主,因為牽扯眾多他也不能拿她怎麼樣,但他可以用公開的封賞衛青,封賞衛子夫和他家裡人來表明態度,藉以打壓宗族勢力,樹立自己的權威。什麼衛青被抓差點丟了性命,什麼有人偷偷救了衛青等等,他提都冇提,好像這些事都冇發生過一樣,但當事人的心裡都跟明鏡似的。

有了皇上的這個態度,就算什麼人還有些想法,恐怕再也冇那個膽量了。

做了建章監的衛青,手上的事情雖說多了,但也比以前自由度大了許多,可以到處走動,並且出門還可以帶上隨從,這對衛青來說又是往上踏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