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刑場得手

--

監斬官一聲大喊。

幾個軍士把那女子拉開,刀斧手上前。

此刻,隻聽到葉賢大喊一聲:“弟兄們,動手!”

唰!唰!唰!

幾百人瞬間亮出兵器,跳上斬台……刑場上頓時陷入一片混亂。

弟兄們割斷繩索,把葉賢的老爹第一個救下,並馬上掩護撤離。

那個年輕人也被救下,他立刻從地上撿起刀,拉著那女子的手,和葉賢的弟兄們一起殺出刑場。

“弟兄們,殺出去!”

在外圍的弟兄,聽到殺喊聲,立刻在城裡四處放火,製造混亂。

刹那間,城中大火四起,城內一片混亂。

看熱鬨的人四散奔逃,葉賢也拉著百花羞的手,按照原定的路線撤離。

京城城外。

“軍師,城中火起!”

一秋道人開始甚感納悶,應該是明日纔是行刑的日子,今日城中怎麼突然火起?

一秋道人仔細觀察後,言道:“城裡到處火起,應該是日期有變,上位他們提前動手了!”

一秋道人急忙下令道:“趕快製造聲勢,把城內守軍引到南門來!”

一秋道人帶領的兩千人馬,也在城外放起大火,並殺聲震天,作出要攻城的樣子。

晉王接到稟報,大驚:“京城城外何來兵馬?”

“可能是帝黨殘餘,想趁亂攻城!”

晉王身邊的章照安,此時暗中幫了葉賢一把。

“晉王,臣覺得,葉賢救人是假,趁亂和帝黨勾結想攻城是真,我們不能不防!”

晉王道:“把城內兵力調往南門,亂箭射擊,不讓帝黨殘餘靠近。”

城裡四處燃起大火,加上葉賢的人四處衝殺,城中已經一片混亂。

東方宇等人,個個皆一流武功,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

東方宇帶著人,搶了城中戰馬,更是無人可擋。

葉賢和百花羞上了戰馬,在眾位弟兄的保護下,卻往北門而去。

在北門外,埋伏接應的雲中燕和白麪郎君,看見城中濃煙滾滾。

先是詫異不已,兩人一合計,猜想是葉賢他們提前行動。

“兄弟,我帶兩千輕騎去接應,你在這裡埋伏。”

“好,你接應到上位他們之後,馬上取道回涼州,由我來引開追兵。”

雲中燕立刻上馬,帶著兩千多人殺向北門。

東方宇和孟天翔等猛將橫衝直撞,掩護這葉賢餓百花羞,以及被營救出來的人,一直殺到北門。

此時北門守衛力量薄弱,被東方宇一陣衝殺,城門守兵四散逃命。

弟兄們迅速打開城門,葉賢他們從北門逃了出去。

“他們從北門跑了,快追!”

晉王的幾個將領,領著一萬人馬在後麵追趕而來。

葉賢等人剛出城,雲中燕也到了。

“上位,我們把追兵引到京郊峽穀!白麪郎君在那裡接應!”

京郊峽穀。

埋伏在兩邊的兵馬,等葉賢和雲中燕他們過了峽穀,馬上往峽穀內丟下乾柴稻草等易燃物。

然後放大火封住峽穀,將追兵攔截。

葉賢終於把他老爹營救出來,安全撤離。

一秋道人的兩千人馬,在南門虛張聲勢喊了半天,卻冇有攻城。

晉王知道中計,派兵出城追趕。

但一秋道人已將一千多兵馬快速撤離,逃得無影無蹤。

“啪!”

晉王雷霆大怒,將桌上的一個杯子重重地摔在地上。

“本王佈下天羅地網,竟然讓葉賢把人從刑場上救下,而且安然撤離,這怎麼可能?”

章照安言道:“葉賢此番得手,乃經過精心佈置,采用聲東擊西,故而僥倖得手!”

“你們都是飯桶嗎?難道就冇想到葉賢會來這一手?”

“晉王,葉賢身邊有百花羞公主和一秋道人出謀劃策,他們兩人計謀神出鬼冇,臣等不如也!”

晉王長言道:“本王四海尋找一秋道人,想尊他為師,可他為何偏要投靠葉賢?”

“還有百花羞,她可是本王的親妹啊,她也去幫助葉賢,這是為什麼?”

章照安道:“臣已獲悉,一秋道人是蕭慈的師兄,公主則是蕭慈的徒弟,而蕭慈則是葉賢的母親。”

晉王長歎一聲。

“那個女人都死了十年了,還有如此能耐,這是天意啊!”

“晉王,此番隻不過逃走了一個葉方城而已,其實葉方城死不死都無關大局,晉王大可不必動怒!”

“罷了!就算本王給葉賢一個麵子,放了他的父親。”

章照安和其他三位學士,心中暗笑,分明是晉王想一網打儘,抓不住葉賢反倒說成給葉賢麵子。

“葉賢如今占據涼州,你們說他會進犯我中原嗎?”

此前晉王一直冇有把葉賢放在眼裡,經過這次劫法場,晉王對葉賢刮目相看。

他不得不重新審視葉賢這個人。

並權衡與葉賢之間的力量對比。

葉賢就人一匹黑馬,一不小心就讓天下人矚目,晉王預感到,葉賢此人不可小覷。

章照安道:“葉賢的野心,就是逐鹿中原,他必定舉兵來犯!”

晉王問:“如何禦敵?”

“晉王,從涼州進犯,必須經過潼關,再就是,葉賢跨越太行,攻占雁門關,然後長驅直入,南下中原。”

章照安又言道:“臣預測,葉賢不會從雁門關南下,雁門關隻需幾萬兵馬鎮守即可,葉賢勢必渡黃河,直撲潼關!”

“以何為證?”

“葉賢如是從雁門關南下,必須跨越太行,後勤運輸極為困難,所以,他必定取潼關,威脅長安!”

晉王沉思片刻,言道:“本王親率二十萬兵馬,親臨潼關,與葉賢一決雌雄!”

涼州。

正如章照安所料,葉賢經過和一秋道人以及百花羞兩位謀士商議,決定出兵潼關。

由孟天翔為先鋒,白麪郎君為後隊。

葉賢親率涼州十萬大軍,趁晉王兵馬未至火速度過黃河,直逼潼關。

但還是晚了一步,晉王兩天前率領二十萬大軍,已經抵達潼關。

但晉王這二十萬兵馬,卻要分彆駐守另外兩個郡。

潼關現有兵馬十萬。

葉賢大軍在離潼關外二十裡處安營紮寨,派出探馬前去打探。

“稟上位,潼關現有兵馬十萬,潼關以南的平陽郡有守軍五萬,潼關以北的何倉郡有守軍也是五萬!”

一秋道人言道:“我們還是來晚了,錯過了潼關空虛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