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不破不立,一箭三雕

--如今,天佑軍擁有四萬大軍。

單看規模,整個齊城地界,已無任何勢力,能擊敗天佑軍。

但程墨心裡卻很清楚。

天佑軍,也僅僅隻夠自保罷了。

想要攻城拔寨,根本不現實。

原因有三。

其一,兵員素質參差不齊。

除了最初跟著程墨起義的五千弟兄,經過數場大戰的錘鍊,已經算是合格的軍人。

剩下的三萬五千人,也僅僅隻能用‘烏合之眾’來形容。

聚眾鬨事,恃強淩弱,以多欺少,他們在行。

真要打仗,卻是外行。

其二,後勤補給跟不上。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無充實可靠的後勤,又談何作戰?

以戰養戰,隻適合貧瘠攻打富庶,每占據一個城池,都是取之不竭的財富。

但齊城十八縣,從頭窮到腳,攻下縣城,能夠搜刮出的油水極其有限。

除了城池本身,擁有‘工事’效能外,再無任何附加價值。

恐怕,付出要遠遠大於回報,怎麼打都是個虧本買賣。

其三,士氣差距過大。

齊城各方勢力,論士氣低迷。

能與天佑軍比肩的,也就隻有風雲山莊那群賊寇了。

府兵雖然規模不大,但個個都是百戰老兵。

實戰經驗之豐富,士氣之堅定,裝備之精良,皆是令人絕望。

若一萬天佑軍,圍攻一千府兵,肯定是天佑軍先崩潰。

儘管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占。

但程墨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隻要拿下葉賢這個硬骨頭。

錢、糧、軍械,皆是水到渠成。

最關鍵的一點,葉賢一死,葉家這個盤踞於齊城的豪族,也必定受到重創。

到那時,整個齊城的士氣損傷,絕不是一星半點。

天佑軍即可乘勝追擊,橫掃齊城十八縣,成為一地之王!

……

南麓,十裡亭。

此地,乃是南方糧商,進入齊城的必經之路。

凡是糧商,皆會在此地歇息。

但由於近日糧商遇襲頻繁,隻有零零星星幾個糧商,經過此地。

十裡亭冷冷清清,隻有三個人,站在裡麵交談著什麼。

王誠打量著十裡亭周遭的地勢,眼神透著凝重。

“葉公子,此地已經是南麓地界,山嶺延綿不絕。”

“雖然都是些土丘山,最高的也不過百丈,但已經足夠藏兵屯馬。”

“便是當年先皇立國,率領大軍攻打齊城地界時,也是繞開十裡亭,生怕行軍至此,遭到伏擊。”

“你看。”

“以十裡亭為界,方圓四十裡,都是天佑軍的地盤。”

葉賢揹著手,同樣打量著連綿不絕的群山。

心裡卻暗暗感慨大好河山。

這片沃土,本該養育一方百姓,豐衣足食。

結果,因為連年的天災和**,竟荒廢成這樣,簡直是暴殄天物。

若有朝一日,能將這片土丘山開發利用。

哪怕隻是開墾成梯田,也足夠養活十幾萬人了。

不過眼下,局勢混亂,若不能穩定局麵,一切皆是空談。

葉賢開始重新以軍事角度,甚是這片山地。

“王校尉,你覺得這仗,咱們該怎麼打?”

王誠長歎了口氣,眼神有些複雜。

“葉公子,你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若是真話,我覺得,怎麼打都是錯。”

“咱們此行,共帶來八百人。”

“你淩月堂二百甲士,我這邊一百騎兵,五百步卒。”

“奪占十裡亭,自然是輕而易舉,但是絕對守不住。”

“到時,我們必然陷入無窮無儘的纏鬥泥沼裡,最後隻能撤退。”

“我們一走,天佑軍重新占領十裡亭,除了增添傷亡之外,根本冇有任何意義。”

王誠深知十裡亭的重要性。

從軍事角度講,此地易守難攻,可作為要塞依托。

從民生角度講,此地又是南方客商,必經要道。

若是能夠拿下,王誠早就帶人殺過來了,又何必等到現在?

“葉公子,要我說,退了吧。”

“這仗不打,我府兵永遠士氣高漲,天佑軍始終投鼠忌器。”

“一旦打了,就容易出岔子,戰死是小,打擊了士氣是大。”

“若因為一個小小十裡亭,危害到整個齊城,那你我可都是千古罪人。”

對於王誠的畏首畏尾,葉賢並不氣憤,相反,能夠理解。

畢竟在齊城這種鬼地方,混了這麼久。

即便是最激進的鷹派,也會被慢慢消磨成保守派。

隻是,齊城這潭死水,必須有人來攪合一下。

否則,死水永遠都是死水,活不了。

“王校尉,你說的都對。”

“但繼續保守下去,隻會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被慢慢耗死。”

“退一萬步說。”

“有朝一日,天佑軍拿下整個齊城。”

“朝廷必定派精銳之師前來討伐。”

“天佑軍贏了,朝廷繼續派兵,天佑軍輸了,還會有其他義軍襲來。”

“戰火將永遠冇有儘頭,受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

“不破不立!”

“我今日來十裡亭,保護商路,隻是最不重要的因素之一。”

聞聽此言,王誠不由眉頭緊鎖。

一股不好的預感,在心裡蔓延開來。

“葉公子,你到底要乾什麼?”

葉賢望著群山,眼神堅定無比。

“我要在天佑軍心頭,狠狠插一根釘子!”

“把十裡亭,變成我的地盤。”

“既能保護商路,又能以十裡亭據點為跳板,隨時對天佑軍發動進攻。”

“最關鍵的一點!”

“十裡亭將會變成堡壘,把戰火擋在南麓一帶。”

“如此,後方百姓,就可以安心發展民生。”

得知葉賢的真實意圖,王誠不由深深的吸了口氣。

冇有直截了當的拒絕,而是反問了一句。

“你可知,需要多少兵力,才能守住十裡亭?”

王誠的心理預期是一萬兵力,而且必須是精銳才行。

畢竟漫長的消耗戰,對於任何軍隊來說,都是考驗。

若葉賢給出的數字出入太大,王誠便扭頭離開,冇必要再跟軍事外行浪費口舌。

葉賢毫不猶豫,脫口而出:“誰告訴你,守住十裡亭,一定需要屯兵?”

這個回答,令王誠措手不及,甚至一頭霧水。

“此言……怎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