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初征義軍

--十裡亭周遭群山延綿,隻有正對著亭子的官道,延伸於其中。

雖是官道,但寬不過五步,一次隻能通過一輛貿易馬車。

若是有馬車對向而行,就必須各讓出半邊路,一輪懸在官道外麵,碾著斜坡。

稍有不慎,就可能側翻。

雖然路邊的溝不深,談不上多危險。

但若是糧食撒進溝裡,光是重新裝車,就能耽誤一天的時間。

也正因為官道狹窄,因此凡兵者,絕不會從官道走。

哪怕是分散於山野之間,化整為零,也好過綿延成長龍,被埋伏的敵人攔腰截斷。

無視官道,守住十裡亭的重點,在於官道兩側的土丘山上。

葉賢指著一個個山頭。

“王校尉,你看,這放眼望去,山丘冇有三十座,也有二十五六座。”

“而且相較於石頭山,這些土丘山的發展潛力極大。”

“我們可以在附近的十座山頭上,修建據點工事。”

“隻要把山頭占穩了,就可以兼顧四周坡地。”

“各山頭之間,相互策應,相互支援,可形成一道道防線。”

“而在防線之後,即可開墾梯田,種植作物。”

聽到葉賢這番解釋,王誠不由眉頭緊鎖。

這哪裡是奪占十裡亭?分明就是要把這片山區,打造成一個百姓聚集地,甚至是……一座新城。

王誠的心情陣陣複雜。

一邊暗暗佩服葉賢的雄心壯誌,一邊又覺得不現實。

按照葉賢的計劃,一旦開始實施,要往裡投入的人力、財力、物力、軍力,將達到一個天文數字。

這已經不是保護官道了,分明是要修建長城,將天佑軍阻擋在長城之外。

“葉公子,我明白你的意思。”

“每個據點,隻需駐紮少量兵卒,平日警戒,若遇到戰事,相互增援。”

“若以十個山頭為例,隻需要六百到一千人就足夠。”

“但話說回來。”

“前期的投入先放在一邊不談,天佑軍豈會眼睜睜看著你把據點修建起來?”

“恐怕咱們剛動土木,天佑軍就已經殺來了。”

這一點,葉賢早已經想過。

萬裡長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十裡亭據點,自然也一樣。

“由點連線,由線成麵。”

山頭據點,逐一建造,每鞏固一個,便向外擴建一個。

最終形成堅不可摧的整體防線。

錢,葉賢不缺。

現在缺的隻有人力。

隻要這個計劃可以順利實施,既可以解決天佑軍的隱患,也能刺激當地生產。

“王校尉,這建設十裡亭一事,必須有你的支援。”

“否則就算我有再多的錢,也掀不起什麼波瀾。”

“我可以向你許諾。”

“隻要十裡亭建設起來,以後你就是這齊城武將首官。”

這話若是從其他人嘴裡說出來,王誠隻會一笑置之。

但從葉賢嘴裡說出來,王誠就不得不重視了,畢竟身為葉家獨子,葉賢有這個實力本錢。

“葉公子,財力和軍力,甚至連人力,都可以商榷。”

“我眼下最擔心的,是打破齊城的平衡。”

“一旦興建十裡亭,意味著向天佑軍正式宣戰,接下來,將陷入漫長的消耗戰。”

聞聽此言,秦風卻輕笑一聲,眉宇之間儘是自信。

“消耗戰?”

“王校尉,咱們還怕打消耗戰?”

王誠先是一愣,隨即如夢方醒。

現在齊城的各方勢力,前所未有的統一。

葉家,府兵,百姓,豪紳,皆因葉賢的努力,逐漸擰成一股繩。

而對青雲縣威脅最大的風雲山莊,也因為葉賢的特殊‘人脈’,暫時不會搗亂。

天時人和,已經占儘。

若是再把十裡亭拿下。

便是天時地利人和齊全。

至於說消耗戰……

論人力,天佑軍耗得過整個齊城?

論財力,耗得過葉家?

論軍力,葉賢的淩月堂,加上府兵,再加上事後招募,也足以形成一定優勢。

齊城等待了數年的機遇,終於來了!

而這個機遇,就是葉賢。

王誠深吸了口氣,眼神逐漸堅定。

“葉公子,我願與你一道,痛擊天佑軍!”

葉賢等的就是這句話。

隻要有王誠的支援,前期軍力問題,就算是解決了。

就在二人一拍即合之際,哈哈跑了過來。

“先生,東南方向,出現大隊人馬。”

“人數足有千人,從穿著打扮來看,應該是天佑軍。”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葉賢輕描淡寫:“考驗弟兄們的時候到了。”

“按照事先計劃,迎頭痛擊!”

哈哈抱拳而去。

王誠也叫來副手,直接下令,隻要天佑軍進入伏擊圈,即可動手。

早在到達十裡亭之前,葉賢和王誠就已經料到,自己的行蹤,必定暴露。

而天佑軍,也肯定會派軍前來征伐。

因此剛進入十裡亭地界,帶來的八百人,就全部調到東南方向,埋伏起來。

葉賢和王誠,坐在亭子裡,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

若能一舉擊潰敵軍,便可以著手建設十裡亭。

若被敵軍擊敗,便立刻撤退,回去整軍備戰,再殺回來。

現在這片土地,還未發展,因此不必在意得失。

蕭荷率領一千天佑軍義士,沿著晚宴崎嶇的山間小路,直奔十裡亭。

這千人,已經算是天佑軍的主力配置。

三百身披輕甲的老兵,帶領七百身披皮甲和布甲的新兵。

由於天佑軍至今為止,未曾攻下過一城一池,缺乏製式武器。

連甲冑都分了好幾種,武器自然也是五花八門,上到最精良的步槊,下到柴刀,什麼都有。

雖裝備不濟,但蕭荷卻目光如炬。

行軍作戰,裝備是其一,兵員素質是其二,戰術指揮是其三。

三者兼具,則勝券過半。

三者具其一,則有的打。

身為將門之後,蕭荷對自己的軍事素養,充滿自信。

在距離十裡亭還有兩座山時,蕭荷就把千人,分散成四支隊伍。

三百老兵擔任主力,五百新兵擔任先鋒,剩下的新兵,各一百成隊,從左右兩翼,迂迴包抄。

儘可能堵截敵軍的退路。

安排好,蕭荷便一聲令下。

四支隊伍,同時出動,各司其職,對十裡亭發動進攻。--